要聞港聞

海路緝私 檢魚翅禁藥電子廢料 3案貨值2億 拘6人

海關展示檢獲的走私貨物。(張開裕攝) 海關展示檢獲的走私貨物。(張開裕攝)
海關展示檢獲的走私貨物。(張開裕攝)
【本報訊】香港海關因應走私集團犯罪模式改變,於4月中旬起展開代號「晴空」的特別執法行動,搗破3宗海上走私案,拘捕6人並檢獲價值高達兩億元的貨物。關員於早前鎖定4個由香港運往澳門的懷疑走私貨櫃,遂與當地執法部門進行情報交流,得悉身處澳門的貨主要求把貨櫃運返香港。至本月初,該批貨櫃抵港後,關員對其作出查驗,在其中兩個貨櫃內檢獲約5噸懷疑瀕危物種魚翅,市值約2,100萬元。關員經進一步調查後,再於該兩個貨櫃內搜出一批懷疑壯陽藥,以及懷疑治療癌症及柏金遜症的藥物,總值約100萬元。
混入雜貨圖蒙混過關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特別調查組指揮官呂少輝指出,有關瀕危物種魚翅及受管制藥物出口均需有效許可證,相信犯罪集團透過把走私貨物混入不同海味乾貨、藥物、電子產品、化妝品及日用品等雜貨,以圖蒙混過關。海關經跟進調查後,拘捕安排把貨物運往澳門的34歲男子。由於涉案魚翅數量龐大,海關懷疑有人採取迂迴路線,把貨物走私至內地,以規避相關檢疫規例,並逃稅約1,700萬元。
此外,海關分別於本月3日及10日,根據風險評估及情報分析,搜查兩艘前往馬來西亞的遠洋船上共31個貨櫃,這些貨櫃分別報稱裝車銅、鋁及膠,並在其中25個貨櫃內,檢獲大批舊電子產品,包括機頂盒、路由器、汽車零件、火牛、電池及伺服器等,貨值共1.78億元。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特別調查組指揮官賴恩寧指,海關至今就兩案拘捕兩男3女(33至53歲),他們分別為有關寄貨公司及安排付貨公司的董事。
海關指出,把有害電子廢物輸出香港需向環保署申請有關許可證,並需得到入口國家同意,相信走私集團把過往運往內地處理的電子廢料,轉而運往較遠地方,當中部分廢料會作翻新,部分則作回收處理,並且提取有用物料,惟提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破壞,因此有關廢料的進出口一直受國際條約規限。海關相信走私趨勢會不斷改變,將會適時調整策略,並與外地部門合作,繼續打擊所有走私活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