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即棄塑膠日日用 去回收市民欠奉

大多市民日常都有使用即棄塑膠。 大多市民日常都有使用即棄塑膠。
大多市民日常都有使用即棄塑膠。
回贈無謂 地點偏遠 設施不足
塑膠製品如即棄餐具、膠樽嚴重影響環境生態,有政黨早前進行問卷調查,顯示四成市民每天均有使用即棄塑膠,但逾四成人過去一個月沒有使用回收設施,而原因為回收後的回贈不吸引、回收地點不方便、回收設施不足等,有議員表示顯示市民環保意識雖高,但「知行未合一」,政府要做更多工作令市民身體力行,又指香港的「走塑運動」比其他國家慢了10年。
問卷於4月20至5月15日進行,共收到429份有效回覆,結果顯示,40.3%受訪者每天有使用即棄塑膠的習慣,15.2%則經常使用即棄塑膠;最經常使用即棄塑膠的種類是膠袋,如食物袋、垃圾袋,為31.1%,其次是飲料容器,第三位是即棄膠餐具;過去一個月,42.3%的受訪市民沒有使用回收塑膠設施,而使用塑膠回收設施的市民當中,最多市民使用屋邨或屋苑的「塑膠回收設施」,佔24.6%,其次為「綠在區區」回收環保站及「入樽機」;在沒有使用回收塑膠設施的市民當中,29.9%認為主要原因是回收後的回贈並不吸引,其次是回收地點不方便,以及回收配套設施不足。
環保意識 知行未合一
議員陳克勤表示,市民環保意識雖高,不過「知行未合一」,而雖有近七成受訪市民希望可提高回贈金額,但擔心提高後會有人為求謀利將垃圾運至香港賺錢,故建議政府可與商戶和供應商合作推出膠樽回收計劃,市民只要回收一定數量的膠樽,就可以換領指定禮品或現金券。他也表示政府在使用回收產品時要擔當更大責任,他舉例環保鉛筆在內地製造需要5毫子,惟香港則要提升10倍價錢,強調作為負責任政府,不應用「價低者得」原則做擋箭牌而不去帶頭使用。
回收機冇配套常損壞
觀塘區議會主席柯創盛指政府於2021年進行「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公眾諮詢,惟至今兩年仍未制訂合適的規管框架及細節進一步諮詢業界,建議政府應盡快完成諮詢報告。他又指市民經常會使用綠在區區進行回收,但以當區為例,他指回收機經常出現「食飽咗」和損壞程度高的情況,服務承辦商運走回收物的時間間隔較長,建議政府要做好配套措施。
陳克勤(右二)表示市民環保意識雖高,不過「知行未合一」。(曾卓琳攝)陳克勤(右二)表示市民環保意識雖高,不過「知行未合一」。(曾卓琳攝)
陳克勤(右二)表示市民環保意識雖高,不過「知行未合一」。(曾卓琳攝)
綠在區區回收機經常容量飽和或損壞。綠在區區回收機經常容量飽和或損壞。
綠在區區回收機經常容量飽和或損壞。
逾四成人過去一個月沒有使用回收設施。逾四成人過去一個月沒有使用回收設施。
逾四成人過去一個月沒有使用回收設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