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首發暑熱警告 指引於事無補

踏入夏季,酷熱日子陸續有來。鑑於社會關注戶外工人中暑之聲高漲,港府亦不得不擺出重視姿態,煞有介事設立指引,昨日首度發出黃色工作暑熱警告。然而,指引沒有法律約束力,昨日亦沒有工人受惠,說是形同虛設也沒有誇張。
勞工處在本周一設立工作暑熱警告,分黃、紅、黑色三級。昨日下午1時50分發出首個黃色工作暑熱警告,維持兩小時。黃色警告下,即在戶外、沒有冷氣的室內地點,或在發熱設備附近,部分工作環境熱壓力頗高。僱主應為員工採取適當防暑措施,建議「極重勞動」行業如紮鐵、棚架工人,每工作15分鐘,休息45分鐘;搬運、釘板、混凝土工人等「重勞動」工種,工作半小時後,應有半小時休息;廚師、送貨工人及清潔工「中等勞動」工種,工作45分鐘,應休息15分鐘。
儘管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曾在有關指引設立之初,信誓旦旦表示,若發現僱主刻意不遵從,不排除作出檢控。但別說有關指引純屬建議,不具法律效力,當局可以引用甚麼條例作出檢控,令人懷疑;就說昨日首發黃色警告期間,既不見勞工處主動巡查,地盤工人更對發出警告毫不知情,沒有獲得休息安排。由此可見,有關指引只是一紙空文,僱主沒有遵從,工人沒有受惠,就只有港府自我感覺良好,以為推出指引、發出警告便功德圓滿,顯示出官僚關心工人權益,並非一面倒向僱主傾斜。說到底只是自欺欺人,虛應故事。
事實上,特區政府一直嫌貧愛富,政策偏重商界利益,打工仔權益只是作個關心狀而已。工作暑熱警告固然如此,當局對其他工業亂象同樣漠不關心,非要到「死人冧樓」的地步不肯亡羊補牢。以去年9月安達臣道地盤冧天秤導致3死6傷的極嚴重工業意外為例,反映勞工處長期對地盤安全不監不管,承建商草菅人命已成常態。當局延至今年3月才對相關持責者提出67項檢控,看似風風火火,卻被立法會議員踢爆,現行的承建商表現記分制度和懲罰機制透明度不足,檢控了甚麼人外界無從得知,可見港府依然不脫走過場的作風。
數字足以說明問題。2021年建造業意外死亡達20多宗,去年最少有11宗,涉及13名工人死亡。惟罰款數字卻逆向走低,由2020年至今,建造業與致命意外有關的定罪傳票平均罰款僅20,974元。香港自詡法治之區,一條人命卻僅值兩萬元,叫人情何以堪!儘管立法會早前通過修訂職安健條例,勞工處可循「可公訴罪行」檢控違例僱主,最高罰款由50萬元調高至1,000萬元,最高監禁刑期亦由一年提高到兩年。問題是,若法庭輕判不改,則最高罰則定到多高也是徒然。
工人的命也是命,工業意外一宗也嫌多。很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香港,由官員到承辦商皆以資本利益為依歸,工人的權益根本不受重視。即使港府又是設立指引又是修例,充其量只是遮羞布,改變不了骨子裏的重商態度。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