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管治水平江河下 千億財赤照加薪

在財赤高達1,400億元之下,公務員如無意外又繼續得享逆市加薪,最高加幅達4.65%。儘管港府去年迫於民意壓力,不敢跟從趨勢調查大幅加薪,但預料今年為安撫公務員情緒,勢必照加。問題是,公務員的工作表現是否與高薪厚祿相稱?港府管治水平又是否有所提升?港府一味「洗腳唔抹腳」,再不徹底改革,縮減開支,一旦庫房乾塘,香港怎麼辦?
公僕表現 物非所值
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昨日向多個公務員團體交代最新調查結果,高、中及低層公務員薪酬趨勢淨指標,分別加薪2.87%、4.65%及4.5%,以中層公務員加幅最大。工會對此當然滿意,提醒港府必須跟從指標加薪。猶記得,去年本港經濟因疫情打擊疲不能興,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卻得出大幅加薪的結果,高層公務員更獲加薪7.26%,與現實脫節,肥上瘦下,社會反對聲音極大。港府不得不另闢蹊徑,以所有層級公僕劃一加薪2.5%了事,惟此舉卻又引起公務員不滿。
如今社會復常,公務員理所當然認為必須加薪。儘管港府表示,最終加薪幅度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決定,又強調機制上不存在追加,但外界普遍認為,今年按指標加薪已是事在必行。然而,本港各行各業仍是百廢待興,許多打工仔以至老闆都是在「捱」,公務員是否物有所值,怎能不引起市民疑問?
回歸前,末代港督彭定康曾煞有介事讚揚「香港有世上最優秀的公務員隊伍」,公務員個個飄飄然,但回歸後社會亂象叢生,港府施政左支右絀,究其原因,跟公僕不配合脫不了干係。可以看見,公務員以政治中立為由離心離德,從中作梗有之,蛇王躲懶有之,甚至公然參與佔中及黑暴,令人瞠目結舌。即使現屆政府上場,實行「愛國者治港」,一切看似有新開始,但李家超上任就快兩年,本港由治安到經濟,由房屋到醫療,依然未見明顯改善,有些問題甚至愈加惡化。在財赤嚴重的當下,港府既無開源之策,又不願節流省錢,開支卻有增無減,請問錢從何來?
龐然大物 開支巨大
目前公務員人數17.4萬,可謂龐然大物。港府每年用於公務員薪酬的支出超過1,400億元,而且年年增加,2021/22年度佔政府總開支逾兩成四,比前一個年度的不足兩成顯著上升。還未計及資助機構員工薪酬,以及每年數百億元公務員退休巨額開支,這些花費顯然已成沉重財政負擔。雪上加霜的是,移民潮令港府稅收大減,賣地成績又不如理想,連最大收入也大打折扣,再不減人瘦身,後果堪憂。
這樣說絕非無的放矢。這些年公僕給市民的觀感既無工作效率,效忠程度又成疑,卻個個不食人間煙火,着數攞盡。最不堪的是,個別紀律部隊屢爆醜聞,例如最近有高級督察涉嫌揸胸非禮女售貨員,聳人聽聞;就連交通警也是揸車亂舞,昨日西貢有兩架警方鐵騎追尾相撞,前車警員被拋離坐騎,遭網民揶揄「手車唔掂」。
治安毒瘤 狂燒公帑
必須指出,公務員表現欠佳,其實也是港府監管無力、施政無方的反射。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當港府管治水平江河日下,公務員又怎麼可能士氣高漲,有卓越表現?僅港府對假難民慈悲為懷,已叫人莫名其妙。本報計過數,連續12年下來,港府用於假難民的公帑已突破100億元的天文數字,而假難民衍生的罪案更是層出不窮。當前宗主國也提出將難民送往盧旺達,港府竟然貼錢養毒瘤,不僅拒絕退出公約,就連以禁閉設施安置假難民也不予考慮,堪稱咄咄怪事。
歸根究柢,港府簽署了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假難民偷渡入境後只要提出聲請,便可利用冗長的司法程序滯留本港。只要行街紙在手,他們便可四出活動,與本地黑幫「拍住上」,成為作奸犯科的廉價打手。例如早前震驚全城的元朗買兇殺人案,七旬死者便是死於南亞刀手之下;更不必說,南亞幫涉黑涉毒、街頭仇殺如家常便飯,令香港淪為暴力港、販毒港,萬劫不復。破窗效應之下,本港治安明顯惡化,日前屯門又發生驚人械劫案,3名匪徒持利刀鐵錘闖入珠寶錶行,掠去120隻手錶,總值約1,500萬元。同類案件隔三差五就會發生,儼然重現90年代省港旗兵食大茶飯之勢,寧不悲乎!
撇開治安不談,民生方面又有沒有甚麼寸進呢?特首上任之初,公布成立四個工作小組,由司級官員帶領,解決跨代貧窮、房屋、土地及地區事項等問題,擺出雄心萬丈。但事到如今,解決跨代貧窮的「共創明Teen」證明雷大雨小,不少師友和學員敗興退出;解決上樓問題同樣未見成效,簡約公屋徒惹爭議;打擊衞生黑點更是形同做騷,鼠患照樣肆虐,垃圾依然如山。土地問題、經濟轉型也是零敲碎打,全無周詳大局。至於「搶人才」只搶到內地專才,卻又爆出錯搶編輯基因的刑事案底「專才」,令人尷尬。
不願節流 錢從何來
當國家奉行官場節約、反對浪費,港府開支卻年年大增,高官加薪,公僕加薪,一闊三大,令人側目。須知今日的香港早就不是過去的香港,現在庫房空虛,財赤高企,連最吃重的賣地收入也隨樓市不景而銳減。港府還要同時為「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預留發展資金,如何騰出大量資源,令人疑問。說到底,開源無方,便應節流,當年時任財爺梁錦松也因為財赤而要公務員「減人減薪」,現在的陳茂波卻無動於衷,一味旨意將來經濟好轉,再不然就是發債先使未來錢,如此種種,實在叫人對香港前景憂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