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全面擴大搶人才 本地飯碗難兼顧

政府昨日公布擴大「人才清單」,將原有的13項專業增加至51項,涵蓋9個行業領域,包括創意產業、發展建造、醫療服務、創新科技及海事服務等,即時生效。在移民潮愈演愈烈、人口嚴重老化、本地勞動力減少之際,港府加大力度搶人才無可厚非,但如何留住本地人才、兼顧本地勞工飯碗同樣重要。
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表示,「人才」最起碼要有大學畢業及一定工作年資,冀一年最少吸引3.5萬名專才來港工作不少於12個月,並強調相關計劃主要是提供入境便利,來港工作的牌照及要求不會同步放寬。以醫療服務方面為例,當局冀引入非本地培訓並符合本港註冊資格的醫生、牙醫、護士及中醫師、藥劑師等。又如發展建造方面新增專業,包括建築專才、土木結構工程專才、屋宇裝備工程專才等合共11項專業,強調都是業界反映非常缺人的專業;創新科技方面,增加的專業則包括資深人工智能專家、資深軟件專家等。
無可否認,移民潮不僅令港府稅收大減,更令勞動力出現斷層。現屆政府首份《施政報告》亦承認,本港去年已流失14萬勞動人口,再不加緊填補缺口,競爭力勢必無以為繼。今次擴大人才清單,不少都是有的放矢,例如引入更多海外醫護人才便非常符合本港利益,怕只怕醫醫相護問題根深柢固,港府一面拆牆鬆綁,業界一面加建圍欄,結果又是勞而無功罷了。
然而,清單部分範疇卻難免有惹人質疑之處,例如發展建造方面,最缺的是前線建築工人,反而上層的建築師、土木結構工程師等等,每年多所大學都有供應,連這些方面都引入人才,對本地畢業生會否構成惡性競爭,不言自明。再說,港府言必稱搶人才,但事實搶來的人才絕大部分來自內地,對香港國際化城市的定位並無提升。「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便是很好的例子,孫玉菡聲稱反應熱烈超出預期,然而數字顯示,截至今年2月,「高才通」一共批出了8,797份申請,當中95%都是來自內地,來自其他地區的申請人之中,不同地區各佔最多1%。從申請人背景單一可見,有關計劃對提升香港國際化的作用不足,同時反映香港對國際人才亦欠缺吸引力。
更不必說,創意產業方面新增男女主角配角、電影作曲填詞人等,分項如此仔細,實在很難不令人質疑,是否為某些心儀人選量身訂造?何況過去經常有內地明星透過優才計劃來港,最終都只是以香港為踏腳石,方便進出外國而已,並沒有留港作出貢獻,今次會否也是一樣,市民心中有數。
誠然,搶人才對提升本港競爭力非常重要,港府推出更多便利措施,沒有人會反對,但同樣重要的是留人才。港府至今沒有任何針對遏止移民潮的優惠措施出台,部分權貴更擺出「好行夾唔送」的嘴臉落井下石,益發令部分香港人心淡。遑論開放更多渠道讓外來人才來港,必然會搶去本地打工仔飯碗。如何兩相兼顧,以免顧此失彼,在在考驗執政者的智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