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年輕人的精神健康值得關注

在全球10到19歲的青少年裏,每7個人就有一人受精神障礙困擾,抑鬱、焦慮和行為障礙是他們患上精神病的主要原因。結果自殺成為15到29歲這個組群第四大的死亡原因,情況非常值得重視。
要點一:問題嚴重。青春期是一個獨特的成長時期,身體、情感和社會方面的變化,包括受到貧窮、虐待或暴力影響,很可能使青少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青少年是社會明日的棟樑,保護他們免受逆境影響,促進他們的情感學習和心理健康,確保他們獲得精神健康,對於他們在青春期和日後成年時的健康和福祉至關重要。事實上,有心理健康問題的青少年特別容易受到社會排斥、歧視、污名化、學習困難、冒險和鹵莽行為的影響。
要點二:本港的情況。筆者近來看到衞生局委託香港大學在2019到2022年間,對超過3,300名15到24歲青年所做的流行病學隨機訪問。結果發現,16.6%受訪者過去一年內曾出現抑鬱、焦慮、躁鬱等精神疾病的病徵,這跟全球每7個青少年裏面就有一人(即14.3%)受精神障礙困擾的比例相當接近。港大的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所患的精神疾病,當中抑鬱症最為普遍,其次是焦慮症,也跟世界上的情況大體一致。
港大的研究指出了另一個重要數據,在受訪的青少年中,有19.4%的人過去一年曾有過自殺的念頭,另外,5%的人有自殺的計劃,更有1.5%的人真的曾企圖自殺。因為受到精神困擾而可能失去寶貴的生命,可見問題已經到了非常緊急的「臨界點」,我們必須馬上處理。
新冠疫情 加重負擔
要點三:必須促進精神健康。香港一般居住環境狹窄,一場疫情加重了市民在精神方面的負擔。筆者看過一份對2,700多名市民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經歷了新冠疫情和遵守各項社交距離措施超過一年後,有大概兩至三成受訪者有中等到嚴重程度的情緒困擾,約四成人感到孤立。有不少家長表示,由於學校停課,他們必須花更多精力照顧子女和幫助他們在家學習,從而感到很大的精神壓力。
筆者非常相信「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認為有效回應及最終解決有心理健康問題青少年的需要,比依賴制度化和醫療化的解決方案更好。換言之,特區政府應優先考慮採用非藥物治療的方法,以及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和其他尊重青少年權利的方法,去根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那是更好的處理手段。政府和醫管局應該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他們個人調節情緒的能力,建立年輕人應對困難情況和逆境的應變能力。
當然,政府也有責任為我們的青少年提供支援性的社會環境和網絡,而所有的支援都必須通過一個多層面的方法,在不同的平台上提供給年輕人,才能奏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