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一枝獨秀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西方經濟低迷,導致亞洲出口疲弱,最近區內部分國家和地區公布的出口數據普遍大幅下滑,南韓、越南、印度、台灣等下降幅度皆超過一成,可謂慘不忍睹。唯獨中國大陸出口依然保持強勁增長,今年4月份商品出口金額同比大增16.8%,前4個月合計出口金額則增長逾一成,即使換算成美元也一樣增長,外貿順差屢創新高,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形成鮮明對比。
有人覺得奇怪,美西方一直宣稱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鼓勵外資撤走,產業鏈轉移,美國更為此搞了不少小動作,為何中國出口不減反增?越南和印度等國家理應受惠於產業鏈轉移,為何出口反而大跌?答案很簡單,所謂外資撤走和產業鏈轉移根本是假議題。今年第一季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9%,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更大幅上升18%,可見絕大多數外資並沒有撤走,有些反而加大投入,尤其看好科技產業。畢竟中國市場規模龐大,外資撤走後也許就回不來了,他們不能不為長遠計。正如美國半導體協會指出,中國是其最大市場,不能缺席。
過去3年中國一直採取嚴格防疫措施,難免影響經濟運作,不少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這並不奇怪。但進入2023年後,中國全面放開防疫,經濟活動逐漸恢復正常,之前失去的訂單也開始回流。這說明中國製造業競爭力具有明顯優勢,雖然人力成本高於越南和印度這些國家,但產業鏈、供應鏈、基建設施以及人才等方面的配套完善得多,絕非任何國家可以輕易取代。
可以見到,隨着中國製造業穩步升級,出口產品早就不止於過去的服裝、家具和家電「老三樣」了。單是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這「新三樣」,第一季出口就增加了66.9%,簡直令人咋舌。此外,在機電產品、工業機械人等領域,中國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明乎此,就不難理解為何中國出口一枝獨秀,也不難理解為何美西方不斷強調不能對華脫鈎。
當然,不是說中國沒有短板,晶片就是最大短板,目前正受制於美國。但事在人為,只要中國堅持自力更生,加大自主研發,在舉國體制的優勢之下,相信終有一天補齊短板。到時候,美國想再卡脖子就沒那麼容易了,也許反過來要求中國購買晶片。不信?不妨走着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