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港大女學者獲貝勒獎牌 亞洲首人

任詠華現為港大理學院化學系黃乾亨黃乾利基金教授。 任詠華現為港大理學院化學系黃乾亨黃乾利基金教授。
任詠華現為港大理學院化學系黃乾亨黃乾利基金教授。
無機 配位 化學領域成就卓越
香港大學化學學者任詠華教授獲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頒授2023至24年度「貝勒獎牌」(Bailar Medal)的殊榮,表揚她在無機化學和配位化學領域研究的國際傑出成就,亦是首位亞洲科學家獲此殊榮。按照授獎慣例,任詠華教授獲邀於上月24日及25日在香檳分校主講兩場講座,主題分別是「從簡單離散金屬配體結構基元至超分子組裝、納米結構和形貌」及「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於能源、材料和生物醫學的分子設計」。
任詠華現為港大理學院化學系黃乾亨黃乾利基金教授,從事化學與能源領域工作,主要從事無機和金屬有機化學、超分子化學、光物理學和光化學,以及分子功能材料等前沿領域研究。她因為在無機化學和配位化學基礎研究的成就,並在合理設計和合成新型發光金屬有機分子功能材料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獲得嘉許,是首位亞洲科學家獲此殊榮。
獲邀赴美作主講嘉賓
「貝勒獎牌」設立51年來的49位獲獎者中,有4位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包括於1983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陶布教授、1987年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萊恩教授等人,在任教授獲獎之前,其餘的獲獎者主要來自美國和歐洲等地。任教授表示,對於能成為首位獲獎的亞洲無機化學學者,跟隨在無機化學及配位化學研究領域曾作出重大貢獻的巨匠的步伐,任指自己心存謙卑,也感到非常榮幸,更感謝港大多年來對她的支持及鼓勵。
「貝勒獎牌」榮譽每年授予一位在無機化學和配位化學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化學家。香檳分校於1972年設立獎項以紀念其化學系教授、美國配位化學之父約翰‧貝勒教授。此外,加州理工學院借此機會,邀請任教授順道到訪校園主講「Dow課堂」。講座由化學化工系舉辦,邀請國際頂尖化學學者作主講嘉賓。任教授於上月21日發表題為「通過分子設計來調控激發態— 從離散金屬配體發色團至超分子組裝及功能」的演說。
「貝勒獎牌」授予在無機化學和配位化學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化學家。「貝勒獎牌」授予在無機化學和配位化學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化學家。
「貝勒獎牌」授予在無機化學和配位化學領域作出卓越貢獻的化學家。
香港大學化學學者任詠華教授,獲頒授2023至24年度「貝勒獎牌」的殊榮。香港大學化學學者任詠華教授,獲頒授2023至24年度「貝勒獎牌」的殊榮。
香港大學化學學者任詠華教授,獲頒授2023至24年度「貝勒獎牌」的殊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