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計劃經濟痼疾 供銷社腐敗多

上周,遼寧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理事會主任肖涵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這是供銷社系統嚴重腐敗的又一案例。僅從中共十九大至今,就有吉林供銷社主任李志隆、黑龍江供銷社主任張文明、廣東供銷社主任李朝明、安徽供銷社主任錢斌、寧夏供銷社主任秦亞兵、湖北供銷社主任趙東風、內蒙古供銷社主任劉金水、四川供銷社兩任主任劉國成和青理東等「一把手」被抓,至於副職和市縣級官員,10倍於此,湖北、安徽等還都是多人被連鍋端的窩案。
利益輸送 資產流失
四大直轄市中,北京供銷社理事長高守良、天津供銷社主任曹殿卿、重慶供銷社主任梁從友全部鋃鐺入獄,問題相對最輕的上海供銷社主任趙剛,因公款吃喝、違反財經紀律被問責;高守良受賄高達1.8億元人民幣,供銷社腐敗程度之嚴重可見一斑。
對於供銷社,不僅香港人陌生,內地的年輕人也幾乎沒有記憶。但在計劃經濟時代,這曾是億萬國人必須與之打交道的機構。供銷社曾壟斷中國的基層商業流通,老百姓的吃飯穿衣、日用百貨,全部由供銷社經營,農副產品也只能按照官方定價賣給供銷社。改革開放後,隨着商品貿易的活躍,供銷社地位一落千丈,基本退出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然而作為計劃經濟的堡壘,供銷社依舊掌握化肥、種子、農機等物資銷售,負責收購棉花、茶葉等重要農產品,更佔有大批土地、房產、交易市場。但供銷社是個「四不像」,既不屬黨政機關,也不按企業管理,實際上卻又是個政企合一、高度集權的部門,而監管缺失,造成權力尋租、利益輸送、資產流失層出不窮,大肆貪腐,無所顧忌。所以,供銷社雖沒有經常拋頭露面的發改、財政、商務等部門那麼風光,看似邊緣化,其實卻是個低調的油水衙門。
本來老百姓對官員腐敗早已見怪不怪,然而這兩年隨着國進民退的加劇,供銷社重出江湖,攜公權力之威,迅猛擴展,遍設分支機構,擠壓民營企業和私營商舖。不過,市場是無情的,一些供銷社興辦的社區食堂,一年半載便難以為繼,關門大吉,道理很簡單,繁瑣低調的國企模式,根本不適應市場運營,像社區餐飲這種完全可以由市場自我調節的行業,公權力非要硬插一腿,到頭來只不過再度證明了體制的落伍和僵化。
但民間不能不擔憂供銷社又將張開大口吞向其他領域。頻發的供銷社腐敗說明,讓供銷社接管經濟社會事務,無異於將肥肉扔進狗嘴裏,恐怕只會又養肥了一批貪官,對百姓福祉實在不敢奢望。最近山東淄博的燒烤火爆全國,一些官方專家又開始鼓吹。其實這本質上反映了百姓對地攤經濟、煙火氣的嚮往。百姓生活是否安樂,就在於需要放鬆、彈性的空間,最怕的是為了各種宏大目標、千年偉業進行種種折騰。供銷社就是一本不容忽視的教材。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