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逼美國調整

美國高官及聯合國秘書長等均異口同聲表示,中國不應拋售美國國債,以免危及美元為主的國際金融體系。從美國的利益和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來說,這是相當合理。但對中國、對其他國家和國際金融體系的發展來說,卻是絕對不合理。
美元為主的國際金融體系是二次大戰結局的後果,條件是美國經濟佔全球的大比例,可支撐全球的發展。美國經濟穩定,便是全球經濟穩定。美元還與黃金掛鈎,受國際黃金供求價格約制,不是美國政府與聯儲局可任意操縱匯率。然而,二次大戰之後,特別是美元在1971年後與黃金脫鈎,以及近20年裏美國負債暴升,美國經濟與美元的情況與國際作用已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美元為主的國際金融體系變成為美元挾持,為美國愈來愈沉重的負債挾持。美國經濟不穩定以至危機便可轉嫁於其他國家與國際金融體系去。美國經濟與美元變成全球問題的主要根源,如讓這樣的情況延續下去,比2008年金融海嘯更大的國際金融危機早晚會爆發,對全球的打擊便會比1930年代的大衰退更為嚴重。
美國不願解決負債經濟的泡沫,還是飲鴆止渴,用美元挾持全球經濟。國際社會需要迫使美國進行調整,來避免全球的經濟大災難。
脅迫美國的方法有兩個。一是減持美國國債,和不購買美國國債,讓美國不是減少發行國債,便是要提高利率來吸引外資,或是讓聯儲局收買,形成貨幣擴張,增加通脹壓力。前兩種情況若中國等大國堅持不買美國國債,美國是無可奈何的,而聯儲局以量化寬鬆的舉措,對美國經濟破壞嚴重,也不可持久執行。二是無論逼美國收縮銀根或量化寬鬆,各國用本幣結算,或用非美元(人民幣、歐元等)結算都是縮減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流通數量,減少它帶來的影響。兩者若相對同步進行,特別是去美元的步伐稍為加快。這樣變化的打擊主要集中於美國,在在都迫使美國調整經濟,去泡沫,不能寅吃卯糧,借外債而不還,以此清理國際金融體系內因美國債務、美元濫發造成的隱憂。
美國當然不會甘心調整經濟,因為此舉會降低它的財力、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但其他各國怎可讓它繼續挾持和威脅呢?去美國國債化、去美元化不會是短期的事,只要一開始,世局便有新的轉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