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棋子的悲哀

日本和南韓可以說是難兄難弟,兩國都是美國的軍事附庸,而最大貿易夥伴又都是中國,於是出現一種既矛盾又荒謬的現象,一方面充當美國遏華棋子,一方面又想跟中國做生意。在中美博弈還不是很激烈的時候,日韓也許可以左右逢源,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但隨着中美博弈愈演愈烈,日韓選邊站隊,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日本一向以貿易立國,過去長期錄得順差,造就外匯儲備豐厚。但近年情況逆轉,至今已連續19個月出現逆差,今年2月份逆差更創下有紀錄以來新高。日本政府歸咎於俄烏衝突導致能源價格高漲,其實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日本整體競爭力每況愈下,對華出口持續下降,才是導致逆差屢創新高的主要原因。見微知著,今年第一季中國汽車出口首次超越日本,居於全球首位,已足以說明一切。豐田不得不與比亞迪合作,等於承認中國新能源汽車製造能力和綜合成本已領先日本。在這種情況下,東京政府還想跟隨美國圍堵遏制中國,不是癡人說夢嗎?
無獨有偶,南韓處境也好不到哪裏去。過去數十年中國一直是南韓最大的黃金市場,為其創造和累積了龐大貿易盈餘。惟近年南韓對華出口逐漸遞減,今年第一季更錄得破紀錄逾78億美元逆差,佔其整體貿易逆差的35%。南韓最大上市公司三星經營溢利更大瀉95%,形勢之惡劣可想而知。作為以出口為主的經濟體,南韓由順差變成逆差,到底意味着甚麼,不言而喻。
不作死就不會死,日韓同病相憐,可謂咎由自取。兩國都離不開中國市場,偏偏要充當美國棋子,衝在反華第一線,自然不會有甚麼好下場。南韓總統尹錫悅訪美獲得高規格接待,因此飄飄然,將《華盛頓宣言》視為巨大成果,其實一紙空洞的宣言並沒有為南韓帶來任何實際利益,反而埋下無窮後患,除了進一步激化東北亞局勢,而且導致中韓關係漸行漸遠。
中國古人說:「國小而不處卑,力小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日韓兩國同樣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難道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充當美國遏華棋子,到底能得到甚麼好處?實際上,華盛頓並沒有給予任何好處,甚至沒有花費任何成本,僅憑空洞的安全承諾,就使日韓俯首帖耳,這正是作為美國棋子的悲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