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收起傲慢

近期不少歐洲政要陸續訪華,德國、法國、西班牙、歐盟等領導人都來過了,作為歐洲另一大國的英國卻毫無動靜。美國多位高官尚且一再表達訪華意願,難道英國就不想與中國接觸?或者像美國那樣也受到中國冷待?
作為美國的附庸,英國這些年在反華的道路上愈走愈遠,現在才發現甚麼也沒有得到,反而把自己的路堵死了。也許覺今是而昨非,英國外交大臣祁湛明日前在闡述對華立場時明顯降低語調,呼籲與中國建立「穩健和建設性」的新型雙邊關係,而非在一場所謂的「新冷戰」中孤立中國。貿易大臣莊敦文在談到中英貿易時,甚至以「共生關係」形容。
很明顯,如果不是經貿方面有求於中國,一向傲慢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是不會如此「謙卑」的。尤其是眼見德法等歐洲大國紛紛向中國靠攏而獲取巨大經濟利益,英國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尋求與中國接觸是最明智的選擇。須知近年英國的日子並不好過,能源危機、糧食短缺、烏克蘭衝突等問題疊加,導致通脹愈演愈烈,將英國物價推至40年來新高,由此引發的罷工潮此起彼伏,倫敦當局焦頭爛額。有英國經濟學家警告,通脹問題將長期存在,有些英國人必須「接受自己變窮的事實」。
英國脫歐後本已日暮途窮,這些年緊跟美國步伐,大搞意識形態鬥爭,既仇俄又反華,進一步將自己推向絕境。最諷刺的是,英國依仗美國霸權,甘願充當爛頭蟀,結果並沒有為其帶來期望中的國際影響力和大國地位,反而失去獨立自主的國格和尊嚴,綜合競爭力和整體實力更是每況愈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英國今年經濟衰退0.3%,是G20表現最差的國家,形勢之惡劣可想而知。
作為老牌帝國,英國總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壓根兒瞧不起中國。但形勢比人強,隨着中國逐漸崛起,從備受列強欺凌的落後國家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倫敦當局即使不情不願,也只好收起傲慢心態,重新檢討對華政策。畢竟英國在反華的邪路上已經走得太遠,再不調整的話,只能進入死胡同。祁湛明的最新表態,顯然是為了尋求與中國重新對話,甚至可能想加入歐洲政要訪華行列,至於中方是否接受,則是另一回事。倫敦對華政策依然陰陽怪氣,若想上門拜訪,還是先展示誠意再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