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中烏通話

習近平與澤連斯基通電話,應該是向美國讓步,卻同時佔取了主動。一是中國表明對烏克蘭還是友好。在戰爭之前,尤其是在2014年顏色革命,烏克蘭政權轉為親美之前,中國與烏克蘭關係十分友好,中國在當地投資、中國引用烏克蘭的科技人才都十分積極。戰爭之後,中烏關係轉冷,不是中國的主動,而是戰爭因素。烏克蘭斷絕俄羅斯關係,連帶影響與中國的貿易與交通,中國不批評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也沒有像美國、北約那樣介入。
中國還一直保持與烏克蘭的接觸,也保持在烏的外交使節。這樣的態度,反映出中國還對與烏克蘭關係有所期望,希望為戰後來往提供有利的條件,也在當前可使中國有斡旋俄烏雙方的政治本錢。習近平與澤連斯基的通電話,進一步表示中國願以公平的原則推動斡旋。但中國並沒有改變對烏戰的看法和與俄羅斯的友好關係,沒有依從美國與烏克蘭的要求譴責俄羅斯,要求俄軍撤退。
中國把對美國要求的讓步,轉變為願意促成談判的公開決心,反而作為中國的國際宣傳,亦把在中東斡旋沙特與伊朗的政治成就,進一步伸延,與中國建議斡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爭一樣,突出中國在國際糾紛中斡旋的重大政治能力,以中國的和平使者形象,與美國的國際秩序破壞者形成了巨大的差別,在美國與西方妖魔化中國的文宣攻擊中有效地進行反擊。
二是中國主和,俄羅斯主戰,二者的基本原則與利益相同,在與美國及西方的交涉抗衡中靈活主動,也留有餘地。俄羅斯若在戰場上勝,中國便推烏克蘭和談,政治解決,實質是把戰場勝利轉化為更鞏固的政治勝利。俄羅斯如果落敗,中國主催和談還可抑制美國西方的追逼,替俄羅斯保留實力,不讓美國對俄乘勝追擊,企圖顛覆普京政權,使美國、烏克蘭戰爭的勝利局限於戰役勝利,不是俄羅斯全敗,後者也牽連到中國今後與美國西方的抗衡能力。
外交是要有原則,有理但也要有節,需要就局勢作出各種靈活變動,目的是保證原則可以最終落實。外交不能意氣,更不應為民粹主義騎劫,更關鍵的是在逆境能有創意,化危為機,用智慧與技巧扭轉形勢。歷史上戰國時代的縱橫捭闔,應可為今天霸權之後多極世界的極佳參考的智慧與技巧範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