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中外交流

四、五月是一年教學完結與考試的時候,我在香港珠海學院的一帶一路碩士課程教必修科的歷史與文化科,由青銅時代起講,遍及歐亞,一直至19世紀俄羅斯與英國在亞洲,從克里米亞鬥至中國東北的大國博弈,框架大,但只有幾個月12堂課,講得吃力,自覺不足。每年重教都在修改教材,300張投影片,很努力地搜羅有關的地圖來作說明。碩士課程的學生絕大部分是內地的企業家、企業管理人員,他們學習努力,令人感動,過去一周我要每位同學作一簡短研究專題的演講,每人10分鐘,結果全都超時,100多位同學分作20多組,共20多小時。
同學演講的課題反映他們在上課有所啟發,不是「行貨」,準備工夫不少。他們有講述絲綢之路的各朝中外交往的不同發展,漢與羅馬的關係,航路的開拓,唐代粟特商人影響,唐代外來文化的作用,胡旋舞和龜茲音樂,河西走廊,中亞歷史上與中國的連接性。吉爾吉斯斯坦的同學講述中亞在歷代絲綢之路尤為詳細,個別歷史我也未聞。也有同學講荷蘭的造船業與荷蘭在東亞的商貿發展。
我在最後的課裏用青花瓷與珐琅瓷的產生與演變來闡述中外交流,互相學習、倣效的過程造就了全球化商品的中國出口(包括來樣加工)瓷器,以及它們在歐亞,由日本、韓國橫越中國、中亞、波斯、土耳其、意大利、德國、法國到荷蘭、英國的瓷器大仿造大生產的熱潮,由中國的飲食文化改變了中東、東歐、西歐的飲食文化與生活方式。瓷器對全球文化、社會、經濟的塑造能力遠勝絲綢,以至絲綢之前的玉石(包括阿富汗青金石)貿易。瓷器在歐亞的擴展,精美的如青花瓷、珐琅瓷面對精英階層,各地的粗製仿製品面對普羅大眾。這個例子,猶如有關明清兩朝各佔近百年的白銀全球氾濫的影響,同學反應熱烈,也有同學以青花瓷在絲路的演變作為課題。
幾個月教授這樣一個大題目,難免粗疏,我的目的只是引發同學的興趣,開拓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在上課之後還可以有所研習、啟發。
一帶一路若追究發展,實際可讓我們重新認識從幾千年前已開始的全球化。文化與經濟發展離不開中外交流,沒有哪個文明、哪個國家在世界歷史上不受全球化的外來影響。全球化是淵源深遠,今天更脫離不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