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政情:政府不允賽跑封路 門檻提高怨聲載道

喺疫情前,運輸署已察覺同一個地點,往往於同一日進行幾個賽事。 喺疫情前,運輸署已察覺同一個地點,往往於同一日進行幾個賽事。
喺疫情前,運輸署已察覺同一個地點,往往於同一日進行幾個賽事。
雖說「疫後復常」,好多體育賽事陸續復辦,然而有部分路跑賽或越野賽嘅主辦機構,因未能取得政府同意暫封道路,無奈放棄過去沿用嘅路線,改為以俗稱「倉鼠跑」嘅繞圈形式,或被迫臨時改道狹窄山徑,導致跑手擠作一團,怨聲載道。議員陸瀚民同民政及文化體育事務委員會主席鄭泳舜尋日趁住舉行立法會前廳交流會嘅機會,向官員反映現象,促請當局盡快公布相關指引,讓主辦方有例可循。
政府鼓勵巿民要多做運動,而每逢入秋,唔同嘅機構就會趁住周末或周日舉行形形色色嘅路跑或越野賽。陸瀚民話過去賽事若有需要封路,只要路線不涉行車道,當局一般都唔會「托手㬹」。之不過,近來有賽事主辦機構向佢訴苦,話疫後申請封路嘅門檻高咗,既要有「政策支持」、又要有「交通影響評估」咁話。而就呢個問題,佢早前向有關當局了解情況,得悉所謂「政策支持」,係指活動須有政府部門嘅支持,所以有部分機構喺策劃賽事之前,都會尋求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嘅支持;至於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就話主辦方若有需要嘅話,佢哋都願意適時配合。
至於「交通影響評估」又係乜傢伙呢?陸瀚民話尋日同運輸署署長羅淑佩當面跟進。而對方就話疫情前,署方已察覺跑步比賽實在繁多,有時候同一個周末或周日,喺同一地點進行幾個賽事!鑑於當中有賽事運作參差不齊,會對其他道路使用者構成影響,署方認為要有適當管制。對於有主辦機構擔心,無足夠嘅財力聘用獨立第三方去做交通影響評估,署方就解釋話唔一定要搵專業顧問去做評估咁大陣仗,其實佢哋只係要一個合理嘅交通或人流估算嘅啫。
議員反映 促公布指引
之不過,交通影響評估應該點樣寫,先至符合政府部門嘅要求呢?陸瀚民就話運輸署方面正擬訂指引,打算於月內向相關持份者公布。陸瀚民認為,只要指引係清晰同合理,相信大部分跑賽主辦機構都樂意配合政府嘅安排,畢竟跑步係大眾都容易參與嘅運動,冀署方能建立賽事如何有序地使用道路之餘,亦可平衡其他道路使用者嘅需要。
鄭泳舜就關注到財政預算案提到會將官涌市政大廈改建為城市運動體育中心。佢建議政府要靈活運用本港土地,研究喺閒置停車場、學校或天橋底等地方,發展適合城市運動使用嘅設施。
陸瀚民(左一)同鄭泳舜(右一),向官員反映賽事被迫改道嘅問題。陸瀚民(左一)同鄭泳舜(右一),向官員反映賽事被迫改道嘅問題。
陸瀚民(左一)同鄭泳舜(右一),向官員反映賽事被迫改道嘅問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