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撥款草案恢復二讀 被指支援緊縮 扶貧不足

立法會恢復《2023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李志湧攝) 立法會恢復《2023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李志湧攝)
立法會恢復《2023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李志湧攝)
增加長遠收入方法仍留白 無實際政策
立法會昨恢復《2023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辯論,各議員針對財政預算案提出意見,大多支持有關草案,但有不少提到當局民生紓困措施不足,扶貧、醫療甚至房屋等存在各種問題,有議員直指政府扶貧力度不足之餘,市民生活成本上升,甚至電費狂飆,醫療預算又大減等。與此同時,當局在長遠增加收入方面卻仍然「留白」,沒有實際政策。
多名議員在會上均指預算案對基層市民以及中產扶助不足,其中議員陳振英指預算案每一項扶助力度削減,其中子女基本免稅額和出生課稅年度額外免稅額,只是「聊勝於無」,而人口老化、醫療、福利開支持續增加,加上土地供應不足,政府興建公營房屋、基礎設施等,認為政府要投入資源,推動經濟發展。針對長遠增加收入方面,他批評政府仍然「留白」,但強調這是政府遲早都要面對嘅「考卷」,「早答好過遲答」,認為現時是最好時機。
議員江玉歡指預算案對於基層市民及中產「減甜」,認為當局在扶貧工作、對貧困群體幫助方面,預算案中並無統籌性質以及針對性的財政支援,她指出,香港作為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差距大並非秘密,建議政府將社會問題統籌化,告別以往的分散化,建立整套扶貧政策,讓每個貧困基層能「看得到,摸得到」救命稻草。
在生活壓力方面,議員管浩鳴指全港貧窮率高達23.6%,況且水、電、煤等基層市民的生活成本急劇上升,促請繼續保持疫情期間的民生紓困措施。他又提及人手短缺,醫療與安老等社會福利系統更是舉步維艱,壓力巨大,需要重視。另一議員田北辰同樣認為本港電費瘋漲,超過通脹兩倍,需要政府扶持。
促港府重新做人口估算
雖然經濟逐漸復常,但社會貧富懸殊等問題根深柢固。議員李梓敬批評政府大幅減少醫療開支,使得基層市民在回歸25年之後仍然生活得「毫無尊嚴」。他強調較大的貧富懸殊是社會動亂的催化劑,在香港如此富裕的地方,竟然在醫療與住房方面無法充足供應。他指出,即便疫情結束,公共醫療系統中無論醫生護士還是醫療設施都嚴重不足,長者醫療輪候時間長。而在公營房屋問題上,有不少一家4口住在劏房甚至到了青春期的子女仍要與父母共享一張雙層床,居住環境毫無尊嚴,又批評醫療預算僅僅為1,248億港元,較去年少了23%,對N無人士與長者造成強烈的醫療負擔。他重申本港應借鑑內地精準扶貧政策,使基層市民可以盡早分享經濟成果。
對於政府再度發放電子消費券,身兼行政會議召集人的議員葉劉淑儀認為派消費券,市民固然開心,但重申一定不可以成為恒常措施,讓市民有依賴政府的心理,有違賴以成功的獅子山精神。她又擔心本港人口發展,指去年人口減少14萬,納稅人少了37萬,又指統計處人口數據已過時,要求重新做人口估算,包括人口流量以及流向,方能預計將來要花費多少基建開支。她又提到北部都會區以及中部人工島花費,預算政府儲備都未必足夠,提醒政府做好投資、融資,以處理問題。
陳振英陳振英
陳振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