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學者:僅八達通乘車領補貼 電子支付難拓展

市民2021年起可用香港支付寶乘車,惟相關支付平台尚未納入補貼計劃。 市民2021年起可用香港支付寶乘車,惟相關支付平台尚未納入補貼計劃。
市民2021年起可用香港支付寶乘車,惟相關支付平台尚未納入補貼計劃。
其他平台未納時間表 窒礙智慧城市
港府自2019年推出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減輕市民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時的負擔。多名立法會議員在早前的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核開支預算中,就補貼計劃質詢當局,揭示計劃近年補貼金額愈來愈大,當中高峰期2021年涉逾37億元公帑,隨着社會復常,2023至24年度相關開支預計逾42億元。另外,現時有不同電子支付方式繳付公交費,但目前僅使用八達通付款的乘客可獲補貼,當局至今未能提出將其他電子支付系統納入補貼的時間表,被質疑未能與時並進。
前年每人平均補貼$103
按港府數據,補貼計劃每年補貼金額由最初的18.74億元,上升至去年的28.37億元,而自從2021年放寬領取補貼門檻及上限後,該年補貼金額高達37.09億元,平均每月受惠人數接近300萬人,每人平均補貼金額為103元。相關特別措施暫定延續至今年10月底,港府就預期2023至24年度的總開支逾42.4億元,創下該計劃實施以來的新高。
補貼計劃下,每月發放的補貼市民必須在3個月內領取,當局指平均有超過85%的受惠人在3個月內領取。但有市民逾期未領補貼,當中2020年共有37.1萬人未領,涉及1,750萬元。八達通公司會將逾期未領取的補貼退還給港府。
除補貼市民的公交費支出外,港府需就該計劃每年度支付八達通公司服務費,2021至22年度就涉及約2,660萬元,而當局本身就補貼計劃的行政費用,每年數以千萬元計,2022至23年度就為3,820萬元。當局稱盡力減少行政費用,相關開支相當於每年補貼金額的約1%。
現時電子支付通行,除八達通外,香港支付寶亦早於2021年1月起啟動二維碼乘車服務,乘客可利用相關手機應用程式直接開啟二維碼掃碼乘搭港鐵。專營巴士亦接納多種電子支付工具,包括手機支付及信用卡等。議員關注現時補貼計劃何時納入其他電子支付平台,港府回覆指目前僅可透過八達通乘車領取補貼,又指目前正研究如何加快適用的電子支付系統逐步納入補貼計劃,並沒有提出相關時間表。
引進工具鼓勵市民使用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指,太倚賴單一電子支付工具,不利於本港發展及鼓勵多元化電子支付的方向,也會予人一種未能與時並進的觀感。他指,一旦相關電子支付系統故障,受影響市民數量相當龐大,港府應思考及改進相關計劃,讓電子支付百花齊放,只有納入更多工具進補貼計劃內,市民才會使用不同付費工具。
政府自2019年推出補貼計劃後,每年開支龐大,當中2021年涉資逾37億元。政府自2019年推出補貼計劃後,每年開支龐大,當中2021年涉資逾37億元。
政府自2019年推出補貼計劃後,每年開支龐大,當中2021年涉資逾37億元。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發放概況公共交通費用補貼發放概況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發放概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