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金融危機未過 關注聯繫匯率

據報道,美國國債上限討論在美國兩黨黨爭僵持之下,令美債違約風險上升。這恐怕是繼美國早前的銀行倒閉危機後,另一隻「灰犀牛」。但即使提高美國國債上限最終獲通過,美債的銷售也不會樂觀,最後買單的可能是美國自己和她的幾位「真兄弟」。香港外匯基金至今年2月底的美元資產達21,285億港元,是總資產的51%。美國金融危機初現,而近年美國肆意利用其金融力量侵佔他國國家和人民財產事件時有發生,特區政府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需做好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挑戰和鬥爭。
今年3月初,美國銀行接連倒閉,當時不少人擔心這是「雷曼時刻」。雖然美國金融問題最近似乎漸趨穩定,但仍有不少人擔心這可能不是「雷曼時刻」,而是「貝爾斯登時刻」。回到2008年3月,美國為緩解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的流動性短缺問題,聯儲局批准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當時金融問題在緊接的半年似乎解決了,但到了同年9月,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事件引發市場信心崩潰,進而次貸危機演變為金融海嘯。所以,貝爾斯登事件被認為是次貸危機最壞時刻的前兆。
防患未然 早作準備
美國利率拉升,表面的理由是應對物價上升,抑制通脹,但實際上會否有其他因素?例如透過拉升利率,故意令美元走強,一方面將原來在全球的資金吸回美國,增加市場對美元的信心;同時令其他國家貨幣大貶,進口成本和債務負擔加重。這使美國能獨享其利,被稱為「割韭菜」。過去多次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危機成因,不一定是有關國家的金融系統存在重大問題,而是資金被抽走後,這些國家沒有足夠美元作交付。而近年美國濫用其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但長期以長臂管轄方式制裁對手,甚至如對付阿富汗和俄羅斯,肆意凍結、沒收他國相關財產;俄烏衝突初期,美國更以排除俄羅斯使用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支付系統,企圖以金融戰方式打擊俄方。但這些事件都令各國增加對美元金融系統的戒心。
既然美國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各國也不會甘心成為「韭菜」。今年初以來,不少新興市場(如中東諸國和巴西)都開啟了與中國以本幣交易的協商;市場亦盛傳金磚國家正討論創建數碼化的「金磚貨幣」。現時雖然沒法評估本幣交易和金磚貨幣對去美元化的實際影響,但去美元化明顯成為趨勢。雖說短中期全球不可能真的會完全去美元化,但去美元化趨勢在中長期而言,對於香港聯繫匯率制度恐怕也是隱憂。
再者,美國近年一再推升台海局勢,美國會否最終把台灣變為棄棋,挑起兩岸戰事,再乘機凍結甚至沒收內地以及港、澳、台地區所有美國控制資產?為防患未然,特區政府要有所準備,聯同中央政府制訂應對預案,背靠國家建立新的國際合作以至金融體系,面對這世界大變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