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分流皮費重 職業司機淚滿襟
港府鐵定分階段實施「三隧分流」新收費方案,雖然首階段收費對大部分搵食車沒有影響,但年底實施第二階段收費時,小巴、邨巴、旅遊巴及校巴等搵食車過海將劃一收費50元,勢必令經營成本數以倍增。疫後百廢待興,職業司機及運輸公司經營百上加斤,最終必然是羊毛出自羊身上,將成本轉嫁消費者。
三隧新收費將於8月2日起實施,並分兩個階段推行。首階段私家車用西隧減至60元,紅隧及東隧加至30元,的士劃一收25元,電單車收費是私家車四成,其他車種暫時不變。年底前當所有隧道都有不停車繳費系統,商用車過海每程收費將劃一調整至50元。以小巴為例,目前使用紅隧過海只是10元,但年底將暴增多倍至50元,加幅絕對不能小覷。難怪業界對港府「一意孤行」既無奈又不滿,揚言當局若不減低收費,只能將成本轉嫁給乘客,每人每程最少增加一至兩元,通脹勢必火上加油。
同樣情況也見於邨巴、旅遊巴和校巴的經營者。有旅巴公司指出,大部分公司都是收取一個特定金額,以全包方式批給旅行社,過海隧道費用由公司自行承擔。劃一收50元後,每輛旅巴每日要支付100元隧道費,按公司規模計算,一個月就會增加30萬元開支,不可謂不驚人。
至於接載學童的校巴亦面對相同困境。由於大多數校巴停泊在九龍區,校巴司機每日空載經紅隧過海接載學生,放工則駛回九龍停泊,加價後每輛校巴每日額外付出80元隧道費,絕對不是小數目。甚至乎,一直取道西隧過海的邨巴也沒有着數,皆因劃一收費後,原本每程140元的西隧收費雖減至50元,惟邨巴行西隧是貪其相對不擠塞,乘客「用錢買時間」,日後勢將失去優勢而流失邨巴乘客。與此同時,的士雖劃一收25元,但第二階段將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私家車在非繁忙時段過海只收20元,結果又惹起的士業界擔心明益「白牌車」。
顯而易見,經歷多朝始落實的三隧分流仍然問題多多,既失哥情更失嫂意,由私家車司機到職業司機都不滿新收費方案。正如外界質疑,為甚麼這麼多年過去,港府依然不能跳出「西隧減價,紅隧、東隧必然加價」的思維桎梏?為何不能三隧一同減價讓駕駛者真正有得揀?新收費下,別說商用車經營皮費暴增,私家車使用紅隧和西隧仍有一倍差距,是否可起疏導作用,不能不令人疑問。更不必說,不同時段不同收費令人頭大如斗,要記住收費和時段殊不容易。難為運輸署署長大言不慚表示,希望市民早些上班、晚點回家,以享用較低隧道收費云云,卻沒想過泊車開支比隧道收費還要貴,堪稱「堅離地」的佼佼者。
本報不下多次指出,香港許多問題,歸根究柢都是人的問題。港府高官個個不食人間煙火,只知閉門造車,自以為是,終致政策不是推出一項跪低一項,就是爭議多多、民怨極大。三隧分流方案能例外乎?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