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死在廁格無人問 公院亂象不堪聞

本港公營醫療千瘡百孔早就不是新聞,「等到死」亦早已成為常態。但過去所謂「等到死」,大多是指小病等到變大病而已,詎料一語成讖,「等到死」日前在東區醫院活生生上演。一名58歲女病人在急症室等候超過12小時後,最終被人發現倒斃在殘廁內。病人身在醫院也無法得到適切治療,不明不白死掉,公院除了人手不足外,醫者有沒有父母心,難道不應該捫心自問?
呼喚無果 漠不關心
本報早前也有報道,復活節長假各大公院急症室逼滿候診病人,最少輪候7、8小時,豈知長假期結束,輪候時間依然沒有最長、只有更長。該名不幸倒斃廁格內的女病人,本身為長期病患者,她因發燒咳嗽於前晚11時前往東區醫院急症室求醫,等了逾12小時,至昨日早上11時許終獲見醫生,經診斷後需作進一步檢查。然而,院方職員在下午12時30分及1時45分透過廣播呼喚女病人不果便不再理會,直到下午4時半,始在急症室等候區殘廁內發現女病人失去知覺,延至下午5時06分不治。
誠然,急症室人滿為患,忙過打仗,醫護人員難免掛一漏萬,但一個有長期病患的發燒病人等候逾12小時始獲見醫生,本來已很誇張;而醫生也認為病人不能即時離院,需要作進一步檢查,即證明病人情況有一定的危急性。很可惜,醫護人員依然不以為意,兩次廣播呼喚無果便「關人個關」,完全沒有想到病人是否有生命危險,更沒有想過尋人。女病人於下午4時半被發現後不幸死亡,但實際上在殘廁失去知覺可能已長達數句鐘,人在醫院依然只有死路一條,公院之亂象叢生、醫護人員之漠不關心,實在教人心寒。
毫無疑問,公院醫護人手不足確是實情,移民潮加劇醫護流失同樣也是不爭的事實,但醫護人員有沒有同理心、有沒有重視病人生命,才是關鍵所在。一個病人在公院苦候十多小時,顯然不可能在未獲進一步治療下自行離開,若醫護人員有多一點同理心,多一點重視病人,肯行多一步及早發現病人,病人可能不致枉死。東區醫院一味強調女病人當時情況穩定,不過是推卸責任而已。病人組織認為,公院有需要檢討現行指引,若未能聯絡輪候的病人應主動尋找或致電確認,甚至利用儀器監察病人維生指數,以及在廁格內加裝動態感應器,當病人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不動,就向院方發出警報。
這些建議都是有的放矢,公院宜盡快跟從,但問題是,若醫護人員冷漠態度不改,則增加多少感應器、安裝多少維生指數監察儀都是枉然,不過是為院方提供多些開脫的藉口罷了。這樣說絕非無的放矢,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早前語重心長地指出,醫者必須要有父母心,除了依靠科學儀器診斷疾病,亦要有醫治病人的心,更披露一名腹腔嚴重積水、苦不堪言的病人,在公院求醫時遭醫生漠視、連檢查也拒絕提供的可憐經歷,可謂對本港醫護的一記當頭棒喝。
醫者之心 恐已缺失
每當要爭取更好待遇、提高薪酬津貼,公院某些醫護總會強調他們是如何勞苦功高,對病人如何無微不至,但事實是否如此呢?今次「等到死」慘劇絕非孤例,2021年一名急性肝衰竭男病人從內地趕返屯門醫院求醫,該院竟以等待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為由,要男病人等足7小時都不肯安排上病房,期間亦無人治理,直至家屬發現男病人四肢僵硬、身體冰冷才驚悉他已離世。試問醫者倘若有父母心、有醫治病人的同理心,類似的「等到死」慘劇還會接二連三地發生嗎?
更不必說,公院醫療事故層出不窮,斷錯症、開錯藥、換錯心、輸錯血、打錯針輪番上演,病人不是被醫殘就是一命嗚呼,醫管局每次都擺出有錯必改狀,責成院方或專家調查寫報告,但醫療事故依然沒有停止,證明所謂吸取教訓只是走過場。至於公院墮物更彷彿成為「潮流」,冧燈冧軌冧天花,日前屯門醫院又有恐怖事故發生,手術進行期間竟有懸掛儀器的吊臂塑膠外殼鬆脫,院方僅以沒有影響手術進行輕輕帶過,令人嘆為觀止。至今未有搞出人命只是好彩,但以公營醫療質素不斷墮落觀之,病人或職員成為「墮物亡魂」恐怕只是遲早的事。
說來實在唏噓。過去本港醫療質素傲視全亞洲,如今卻是每況愈下,說到底是人的問題。醫護人員肩負救急扶危的神聖使命,病人將性命交託在他們手中是希望求生,不是求死,若連醫護人員也失去使命感,將病人視作負累,返工一味等收工,則別說病人「等到死」成為常態,更多更匪夷所思的亂象亦肯定陸續有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