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反華沒出路

在近期訪華的眾多外國政要中,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大概是最特殊的一位。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這位女政客一直被視為強硬反華派,經常大放厥詞,甚至公然和總理紹爾茨唱反調,多次揚言要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也正因如此,去年紹爾茨訪華時她沒有隨行,這次卻獨自登門拜訪,可謂前倨後恭,到底所為何事?
有些西方輿論希望貝爾伯克訪華時能展示強硬姿態,以挽回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連串言論對西方尤其是美國的負面影響。這顯然是想太多了,貝爾伯克不是不想強硬,而是現實不允許。一場俄烏戰爭已令德國五勞七傷,在與俄羅斯徹底脫鈎、失去平價能源供應之後,德國若再與中國鬧翻,失去全球最大市場,日子怎麼過?正如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指出,中德經貿總額長期佔中歐經貿總額近三成,中國從未擔心對德「過度依賴」,也不認為這會給中國帶來甚麼風險,我們都不怕,德國怕甚麼?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貝爾伯克這種所謂的歐洲政治精英,滿腦子意識形態和冷戰思維,對中國充滿歧視和偏見,壓根兒不想合作。但在現實面前又不得不低頭,中國市場對德國愈來愈重要,特別是德國的汽車和化工等支柱產業,高度依賴中國市場,根本不可能脫鈎斷鏈,這正是貝爾伯克一邊反華、一邊訪華的主要原因。當然,為了向華盛頓交代,她必須裝模作樣對中國擺擺「強硬」姿態。例如在台灣問題上,她聲稱必須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堅決反對單方面通過武力改變台海局勢,因為這對於歐洲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這番言論分明抄自美國,貝爾伯克只是華府的代言人。對此,秦剛當面指出,要實現台海和平,必須認清楚台海局勢不斷升溫的根本原因,是島內台獨分子在外部勢力縱容和勾連下,進行分裂活動,才導致台海局勢進一步升級,如果各國都希望台海和平,必須堅決反對台獨。這個道理淺顯易懂,如果貝爾伯克還不明白,那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不管怎麼說,貝爾伯克從強硬反華回歸理性,從主張減少依賴到強調不能脫鈎,總算能夠面對現實,知道反華沒有出路。形勢比人強,歐盟兩個大哥法國和德國紛紛對華示好,除了說明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也說明美國孤立和圍堵中國的圖謀徹底失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