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藝術品 貴在手工精神
【本報訊】環保藝術家彭淑儀10年來的作品眾多,用上的蔬果網、鐵線等原本要被棄於堆填區的廢料多不勝數。彭坦言,正正因為使用的並非貴價材料,而作品亦非「大路」的創作,藝術品的價值容易被低估、壓價。不過,她指廢料也是得來不易,消耗的不是金錢上支出,希望大眾欣賞作品時,不止看表面的「靚」,而是作品背後意義的美。
自嘲清貧 作品被壓價
彭淑儀間中會於社交專頁上分享與機構合作的經歷。自嘲已成為「清貧藝術家」的她提到,過去10年雖然合作的單位眾多,得到發展商、社福機構賞識,邀請合作設計藝術品,但仍面對被壓價的慘況。彭坦言,眾多港人看藝術品注重表面上價值,例如材質等,認為即使作品美麗,亦不一定值錢,有人曾稱執垃圾而成的藝術品「唔使錢」,僅願意提供低廉的酬勞,令她痛心。
縱使創作物料毋須真金白銀購買,亦隨處可見,彭反而認為物料需要花時間收集,亦未必找到最佳的素材,更甚是考驗藝術家對材質的認識,逐個物料嘗試,加上創意才能造出作品,「一件藝術品看似簡單,但眼見到的只是作品的一部分,背後用了很多時間、心機試用不同物料製作」,只是效果有異而沒展出,「用料雖平,但智慧原創、體力,精神及人工最貴!」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