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招攬全球人才 不應抗拒回流

隨着香港撤銷各類新冠防疫措施,與世界各地恢復通關和航班安排,有愈來愈多近年因種種理由離港的人士陸續回流。對於那些為「避疫」而暫時返回家鄉或遷往其他地區暫住的外籍專才、投資者和留學生,政府與社會各界都非常歡迎他們及其家人重返香港,為香港注入新的才能、資金和勞動力。然而,對於一些在黑暴及疫情期間,因政見等理由而移居海外的香港居民,社會則對應否吸引他們回流有不同意見。
外國生活未如理想
根據相關傳聞報道,這類「港人」決定回流,除了文化生活差異和種族歧視問題,最常見的是在外國的生活不如想像般理想,例如找不到合適工作,尤其是與其學歷和工作經驗相稱或可接受薪金水平的職位。即使找到相近收入的工作,在扣除遠高於香港的稅款、電費等能源費用、價錢貴且選擇少的食品開支後,生活水平往往比離港前下滑了多個層次,娛樂及活動的選擇亦不及香港般多姿多采。
此外,不少港人當初選擇移民,並非因為他們抗拒國家或者認同黑暴,而是純粹擔心香港在經過暴亂、疫情和外國制裁衝擊下,經濟民生和法治、治安環境會深受打擊,影響其個人與子女的未來發展。當看到香港在《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落實後,成功止暴制亂,由亂及治,港人仍然享有相當廣泛的人權和自由,加上香港與內地戰勝疫情後經濟復甦,都令愈來愈多已外流的港人萌生回港發展念頭。
有一定年紀的讀者應記得,由當年香港前途問題談判開始,及至其後的「六四事件」,香港曾出現不止一輪的移民潮。結果二、三十年來,許多在不同時期離開的香港人或其第二、第三代,均以不同方式回流香港,在各行各業及不同領域作出貢獻。特區政府最近推出的多項招商引才措施,其中一個主要招攬對象,就是在多年前移居海外的香港人及其後裔。但對於近年才離開的港人,部分社會人士似乎有所抗拒。
其實這批人的離港時間較短,在香港還有不少親友,若回流應較少出現適應問題。而且他們親身嘗過外國生活,深知香港的好處和優勢,只要符合「七一講話」中的真心擁護「一國兩制」方針、熱愛香港這個家園、願意遵守《基本法》及特區法律,將會是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政府的吸引人才工作,不應將這類「港人」排除在外,並且應在公平原則下同時向他們提供便利。
香港面對嚴重的人才及人力短缺,回流港人應不難尋找工作,較為不便的可能是子女回港讀書的安排,要重新適應教學語言和課程,因而導致不少家庭可能只有父或母一方回港「搵食」,另一方留在海外照顧子女,產生所謂的「太空人」問題。教育局應積極提供協助,一方面吸引港人家庭回流香港發展,一方面紓緩不少本地和國際學校都面對的收生不足問題,一舉兩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