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核實身份 如石器時代 促法院用高科技整改

西九龍裁判法院走犯案,至今還未尋回逃去的販毒男被告。 西九龍裁判法院走犯案,至今還未尋回逃去的販毒男被告。
西九龍裁判法院走犯案,至今還未尋回逃去的販毒男被告。
西九走犯案 涉頂包被告今提堂
西九龍裁判法院本周一(10日)發生離奇走犯事件,涉事的兩名男被告分屬兩宗不同案件,交換手帶調換身份,致令其中一名原定要還押的販毒案被告獲保釋逃去,事隔兩日,涉事的37歲陳姓在逃被告仍未尋回,至於疑借出身份的24歲林姓被告在事發當日被捕,昨日被暫控一項「誤導警務人員」罪,案件今早於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而因涉嫌協助罪犯而被捕、在逃被告之31歲陳姓妻子,已獲准保釋候查,須於5月中旬向執法部門報到。有議員在電台節目上形容,現時法院內身份核實方面的技術落後,仍屬「石器時代」,易生漏洞,促請當局正視。
議員倡採集指紋拍照認證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委員葛珮帆表示,今次案情很嚴重,程序上確實有漏洞,批評「手帶可以除出嚟換,已經係問題啦」,建議當局運用生物認證技術改善「原始手帶」,例如運用指紋及相片等,在被告出庭及離開法院時作出雙重認證,確認是否同一人,促請律政司及司法機構需要檢視。葛擔心掉包事件發生後,將有其他被告利用「行街紙」的漏洞倣效,建議在運用高科技改善前,可在上庭前為被告拍照,方便不同的人員核實。此外,羈留室並未禁止被告之間的交談,她認為可增設錄音或監控鏡頭。
質疑兩萬元掉包費不可信
本身是執業大律師的議員容海恩指,不清楚涉事二人掉包的時間,不排除他們早已在羈留室對調身份,坦言「可能出庭嘅唔係佢」,或在出庭後才掉包。她質疑襲擊案被告,會被兩萬元「掉包費」吸引,與一經罪成可判囚數十年的販毒男交換身份,直言事件匪夷所思,不會相信其說法,認為執法部門需調查當中的來龍去脈。容指出,復活節假期剛完結,法庭需一次過處理積累數日的個案,加上西九龍裁判法院規模較大,一間羈留室可同時容納多名被告人,正常情況下可收容達30至40人。
事發於本周一下午,一宗販毒案姓陳(37歲)被告於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後,在該處羈留室內,疑以兩萬元買通一宗襲擊案但獲准保釋的姓林(24歲)被告,交換手帶並冒充對方身份,庭警在處理保釋手續時雖有核對身份證明文件,但由於襲擊案被告持的是「行街紙」,相片是黑白色及有少許模糊,庭警未有察覺不妥,販毒男最終成功保釋逃去。人員已拘捕借出身份的襲擊案被告,以及販毒男的妻子,懷疑她向丈夫提供金錢逃走。
葛珮帆建議當局運用生物認證技術改善「原始手帶」。葛珮帆建議當局運用生物認證技術改善「原始手帶」。
葛珮帆建議當局運用生物認證技術改善「原始手帶」。
容海恩指頂包的襲擊案被告,說法難令人信服。容海恩指頂包的襲擊案被告,說法難令人信服。
容海恩指頂包的襲擊案被告,說法難令人信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