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遊客市民都棄港 振興市道苦無方

年初開放通關,撤銷防疫措施,解放積累了數年的客源,的確一下子多了遊客來港,市道出現短暫小陽春,官員沾沾自喜,只差在未慶功,可是時間證明,剎那光輝只是虛火,旅客數量不但未如疫前,消費能力更是遠遠遜色,平價團充斥,造成滋擾,經濟未真正復常,單看復活節市道便可知大概。
清明及復活節長假期,傳統上也是消費檔期,可是今年所見,遊客區人氣淡靜,商店未有排大隊購物,反而醫院急症室排長龍,當然還有是出境旅遊的大批港人,機場及陸路口岸都人流不絕,如此現象已令人對市道心感不妙。餐飲業人士表示,長假期不少市民外遊,內地旅客亦未明顯增加,對本港的餐飲業造成衝擊,以往旺季,每日整體生意額可達4億元以上,但今次復活節假期的整體生意額僅約每日2.3億至2.5億元,普遍跌幅達一成半至兩成不等,惟有盼望本月16日派發消費券,以及五一假期可帶動本港消費。
放寬疫情防控初期,本港餐飲業生意一度回復八至九成,但市民消費力仍然較弱,選擇在日間外出,食肆晚市堂食意欲較差,不少餐廳因生意及人手短缺索性縮短營業時間,以往不夜城難以重現。「無事出街少破財」,本港經濟狀況仍未復甦,失業及就業不足率仍高企,朝不保夕,市民不想出外消費太多,導致食肆生意額大跌,零售業亦一池死水。
港官振興經濟無方,治安不靖,環境衞生每況愈下,不單止數以萬計港人棄城自保,亦令到外資流失。疫情3年,世界改變遠遠超乎一般人想像,庸官目光短淺,未必留意到普世消費模式的轉變,香港並非內地有錢人旅遊首選,中產也改到東南亞遊玩,神州大地景點多的是,海南崛起更直接挑戰香港旅遊業;本港旅遊業配套殘缺,連司機也不夠人,早前有千人團也白白錯過;今時今日才開始發展電子付款,內地人早已成為生活習慣,來到香港會驚覺這個大城市的落後,恐怕只有三四線城市遊客對聞名已久的香港還有新鮮感,但相信不久將來連這批遊客都玩厭了,香港還剩下甚麼吸引力?靠周街走的流動老鼠樂園?比電影更血腥的南亞幫刀光劍影?不要漏了,最新的封號「電騙之都」,其實不單止數碼詐騙,劏客亦是聲名狼藉,斤變両、海鮮價,旅客來香港感到難受,而不是享受。
香港一直食老本,不思進取,不求強化自身吸引力,倚賴個人遊內地客北水灌溉,以為這個大水喉永遠不會關上,人算不如天算,一場暴潮加世紀疫潮,帶來最深刻的教訓,同時亦證明,靠一群尸位素餐的官僚,香港經不起考驗:凡事判斷錯誤,該放棄卻堅持,反應慢九拍,復常落後在起跑線。以往香港經濟文化傲視同儕,但內地發展一日千里,一線城市發展早已令香港食塵,二線城市亦有從後趕上迹象,香港失去龍頭地位,倒過來要倚靠身處大灣區的協作優勢。若果香港只是大灣區一個普通城市,想不到內地旅客還有甚麼理由,要選擇遠道過關來香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