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香港與台灣

香港與台灣社會都屬內地遷徙而來的移民社會。香港是廣府人為主,台灣是閩南泉漳廈為主,其後更多的是從內地轉移而來。自內地內戰以來,兩地移民也多已有兩三代的歷史,可惜政治因素使兩地都與內地隔閡,台灣便變成敵對。不過,港台兩地卻一直友好,血緣地緣關係密切,兩地人民差不多是自由來往,文化互通,跨境的親屬朋輩不少。內地改革開放之後,變成三地通關,有着大中華融合的趨勢。只可惜民進黨在美國擺弄下,數典忘祖,甘心投靠美國轉變為台獨。民進黨當權便限制了港台的溝通,阻止了融合。不過,即使其近年支持香港的黑暴,強調政治對立,仍然阻不住港台民眾的來往。一如台灣與內地三通阻不了,香港與台灣的交通往來更頻密便捷,單民眾的交往融合便已可是抑制台獨在台發展的重要因素。
香港一直發展領先台灣,港貨代表正貨。香港的都市化、國際化,以及金融中心的發展,也一直作為台灣倣效、參考的典範。台灣民眾喜愛來香港體驗大都會的各種氣氛,香港民眾也鍾情於台灣的鄉土人情,兩地民眾之間存在着相互仰慕之心。而事實上,港台兩地在經濟方面亦大有協同的優勢潛力。香港的金融、航運物流和內地的連接都可有助台灣製造業與農業的向外發展。就算是科研教育,香港的英國化,工商管理與服務,與台灣的美國化管理工程製造業,可成分工協作,互相配合的跨境體系。閩系文人與粵系文化也可在兩地融和中互融。香港與台灣都是中國人的社會和文化,卻與內地有所差別,三地結合多元交流,有利各個方面的創新演化。
即使因台獨因素,北京要制裁台灣,採取經濟圍堵掣肘,卻可以開一缺口,讓香港與台灣雙邊自由開放互通。一是圍城三方,留一缺口,有利台灣人民破解民進黨台獨的政治桎梏、經濟民生的連累。二是以香港來助台灣轉型,擺脫美國的操控。以港台民眾的交往,來化解台灣社會對內地的猜疑誤解。以香港作為緩衝,也利用港人的現實主義,使台灣社會可與內地重新結上各種合作的連接,從現實利益認識台海和平反獨的重要。三是有港台交流合作,當可緩台獨之勢,減武統風險。
港台交流合作靠的是人,香港出生的馬英九與調景嶺長大的一兩代人當是最佳推動的力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