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東方民調:零售業流失前線 無人睇舖關分店

疫情期間不少零售從業員已轉行。 疫情期間不少零售從業員已轉行。
疫情期間不少零售從業員已轉行。
【本報訊】政府統計處發表私營機構就業及職位空缺統計數字顯示,去年12月各主要行業共僱用270.2萬人,較前年同期減少2.09萬人,跌幅0.8%;職位空缺有73,148個,較前年同期增加約1.2萬個,增幅約兩成。隨着疫後復常,訪港旅客日增,惟各行各業面對招聘困難,有生意都無人手做,未能把握復常商機和擴充,亦嚴重影響服務質素。
勞動人口挫 職位空缺飆
有百貨連鎖店代表透露,集團前線持續有300名職位空缺,佔整體員工20%,有分店全日僅得一人當值,更有分店因人手不足而放棄續約經營;本地招聘雖已調升福利10%至20%,仍乏人問津。化妝品連鎖店代表亦指,前線銷售人手已缺乏15%,若加開新舖,人手短缺比例會升至25%,又指不少前線於疫下轉做文職,不願重操故業,中短期內難以培訓足夠精英,需要輸入銷售人員,以紓緩本地人手壓力。
議員邵家輝估計,零售業界空缺率近20%,有約4萬個職位空缺,建議政府推出「輸入大灣區人力計劃」,容許獲批工作簽證來港的大灣區內地居民,即日往返本港工作及大灣區居住地,並以本地員工的薪金中位數聘請,保障本地員工薪金不受影響,以保證本地員工就業機會。
團體倡彈性工作吸新血
另有政黨提出紓緩勞工短缺政策倡議,包括針對短缺工程推出就業計劃,為本地勞工提供為期半年培訓津貼;僱主可有條件輸入外勞,在不經勞工顧問委員會下交由政府審批。
不過,有勞工團體認為,應先以其他方式吸引港人入行,包括長遠需提升待遇,吸引新血入行,並且提供彈性工作安排,令婦女能兼顧家庭及工作;而港府亦應推動社區託管服務,釋放婦女勞動力。另有聲音認為,應善用現有「補充勞工計劃」紓緩個別行業人力不足問題,若業界認為人手不足,可透過計劃提出申請。對於政府擬計劃輸入外勞司機,有小巴工會擔心外勞不熟悉香港交通狀況,又認為現時小巴司機就業狀況惡劣,收入低、福利差,以致人手短缺,認為應改善就業環境,吸引本地新人入行。
政府擬輸入外勞司機引起爭議。政府擬輸入外勞司機引起爭議。
政府擬輸入外勞司機引起爭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