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人力不足無正視 問題浮面應對遲

本港人口老化,移民潮絡繹不絕,加上3年疫情打擊,各行各業人手不足的情況一發不可收拾,尤以運輸業、建造業最為嚴重。港府如夢初醒,終於表示最遲年中公布策略,當中包括輸入外勞。實際上,輸入外勞絕非洪水猛獸,只是港府現在才來研究,到真正有措施出台,恐怕人手不足已成無藥可救的痼疾矣。
港府聲稱,現時建造業有1萬至1.5萬人力短缺,其他界別亦有相同情況,人力不足對市民接受服務造成影響,同時影響香港整體競爭力。當局又強調,解決勞工短缺問題要平衡多方利益,若輸入外勞,必先保障本地就業,並承諾繼續進行本地培訓云云。
可以看見,本地勞動市場人手不足並非始自今日,多年前已有聲音提醒港府必須正視。就說建造業,年輕人怕辛苦不願入行,業界為了留人只能不斷加薪,例如泥水工去年加薪12.5%至日薪1,800元,天花間隔工加12%日薪至1,400元等。一加俱加,建築成本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以致香港成為全世界樓價和租金最貴的城市,不僅令市民上樓變成遙不可及,同時令企業經營成本大增,亦降低外資來港的誘因。
運輸業又是另一重災區。單是專線小巴便欠缺最少300名司機;的士業更誇張,年逾七十的高齡司機愈來愈普遍,淪為「馬路炸彈」。更不必說,醫護界由醫生到護士再到護理員皆人手不足,早已成為「老大難」的問題。甚至乎,疫情重創旅遊業,從業員紛紛轉行,現時復工難以請人。可見人手不足已成結構性問題,再不想辦法解決,香港競爭力無以為繼。
既然無法訴諸內,便惟有求諸外,輸入外勞成為刻不容緩的選項。誠然,每論及輸入外勞,本地工會必群起反對,認為這樣做打爛本地工人飯碗。然而,有工無人做的情況已遍及各行各業,人口老化、出生率低下,勞動人口不足更是難以逆轉,不輸入外勞,還有甚麼更好的解決辦法?
無可否認,加強本地工人培訓,提高薪酬待遇,吸引更多新血入行,是皆大歡喜的做法,但若現實上不可行,而輸入外勞既能穩定人手供應,又能降低經營成本,何樂而不為?當然,港府長年累月沒有正視人手不足,絕對是罪魁禍首,過去3年集中抗疫更無暇顧及其他問題,以致社會全面復常,亂象一下子浮面,打亂經濟復甦的步伐。現在還推說待至年中始公布對策,以港產官僚辦事毫無效率觀之,到真正有外勞應市,已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
香港許多問題,其實都是人的問題。歷屆港府眼高手低,光說不練,嘴巴說得漂亮,實際上毫無執行力,以致問題日復日、年復年地拖下去。但說到底,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香港有背靠祖國的優勢,而中國則有多達14億的人口,輸入內地勞工可謂輕而易舉,毫無難度,就看港府肯不肯做而已。最怕港產官僚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陋習廿多年不變,最終拖垮香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