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節日濫食肥膩 危害心血管

大時大節亦關顧心臟健康,切勿大魚大肉。 大時大節亦關顧心臟健康,切勿大魚大肉。
大時大節亦關顧心臟健康,切勿大魚大肉。
膽固醇高血壓飆 塞動脈易中風
今日是清明節,孝子賢孫都會帶備燒豬、雞等祭品掃墓,拜祭完先人後,不少人會分吃祭品。但這些肥膩肉食所含脂肪過多,若心臟病患者進食不節制,隨時引發心血管疾病,令病情惡化。心臟科專科醫生提醒,若進食過多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容易引致膽固醇過高,令血壓上升及心臟動脈阻塞,並出現中風、冠心病、心肌梗塞等併發症。
心臟病發多指冠狀動脈閉塞,而閉塞的原因主要為動脈粥樣硬化,若血管內壁表面斑塊破損,血塊形成便導致血管完全閉塞,心臟肌肉不能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而壞死,導致急性心臟病。脂肪是形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是高膽固醇的源頭。
飲食運動可控制 嚴重需藥物治療
心臟科專科醫生張志揚解釋,高膽固醇有阻塞血管的危機,因膽固醇在血液中運行,當它過高便會積聚在血管形成斑塊,當斑塊愈積愈厚便會阻塞血管引發冠心病。他又指,在嚴重阻塞血管前,一般高膽固醇沒有任何徵狀,只可通過抽血檢查膽固醇水平,從而得知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當高膽固醇阻塞血管至收窄,就會出現冠心病的病徵,例如心絞痛。
一般而言,膽固醇正常水平是3.4mmol/L,若發現高於正常水平,醫生一般需臨床評估病人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若病人屬於中至低風險,可先以飲食、運動等方式控制,惟單靠飲食及運動分別只可降低最多30%膽固醇。病人若屬於高風險人士便需配合藥物治療,包括他汀類藥物及新一代生物抑制劑因利司然(Inclisiran)。
張指,臨床上曾遇到一名30多歲患者,於身體檢查後發現有心律不正、三高及動脈粥樣硬化。病人家族本身有心臟病史,加上患者有吸煙習慣,「雖然後生都算係高危」,需要將患者的膽固醇水平降至1.4mmol/L或以下,但即使改變飲食習慣及做運動,其膽固醇水平亦僅下跌至2.0mmol/L,最後醫生為其處方因利司然,終下降至1.3mmol/L。
張志揚又建議,高膽固醇沒有任何徵狀,需從預防入手,有吸收便要有消耗,「做多啲運動先可以『收支平衡』,體形自然變瘦」,有助減少脂肪含量,降低膽固醇。飲食方面,減少吸收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等,身體的膽固醇水平亦會較低。
心臟科專科醫生張志揚提醒,節日過後就要對自己身體狀況格外留神。(洪芷晴攝)心臟科專科醫生張志揚提醒,節日過後就要對自己身體狀況格外留神。(洪芷晴攝)
心臟科專科醫生張志揚提醒,節日過後就要對自己身體狀況格外留神。(洪芷晴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