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出生人口難增長 小班教學是出路

香港出生率下降,移民潮乍現,連帶適齡學童也在減少。為了應對有關趨勢,港府不是鼓勵生育,也不是全面推行小班教學,而是「積極研究」用行政指令減少中小學候補位,即俗稱「叩門位」的收生名額。這樣做最簡單,卻剝削了學生升讀心儀學校的機會,可謂當局懶政又一例證。
教育局早前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在港居住的6歲和12歲學齡人口,將分別會由今年的5.7萬名和7.1萬名,減至2029年的5萬名和6萬名。預計未來學額和學校數目會隨學齡人口變化而相應減少,局方在規劃未來學位供應時會相應調整,以「軟着陸」為目標。而其中一個「軟着陸」手段,就是減少各校「叩門位」的收生名額。
眾所周知,「叩門位」即由家長和學生向心儀學校叩門,以升中一為例,在自行和統一派位第一志願落空後,學生可以在叩門階段「博一博」,學校亦有彈性選擇取錄甚麼學生,有關制度一直行之有效。想一想便知,當局欲以行政手段減少「叩門位」只是說得好聽,最終選擇必然是縮班殺校。
有校長表示,理解未來5、6年學校收生人數不理想,過往會用「君子協定」協調各校「叩門位」收生數量,避免部分學校面臨縮班或殺校。但若一刀切取消,學校運作上會有困難,期望當局考慮設過渡期。顯而易見,教育界早有準備「叩門位」遲早取消,但求拖長過渡時間,總好過「攬炒」。問題是,本港出生率在可見的將來都不可能大幅上升,加上移民潮絡繹不絕,連傳統名校退學率都超過一成,遑論二線學校,殺校似已成為不可逆轉。然而,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教育局是否應全面落實小班教學,減少殺校帶來的震盪?
可以看見,自2009至2010學年起,當局在公營小學逐步實施小班教學,每班基本為25人,目前有逾300間小學正在實施。但適齡學童人口跌幅屬結構性而非過渡性,小班教學是否也應全面推廣至中學?雖云汰弱留強是自然定律,學校本身也需努力提升質素爭取生源,但教育局局長一味強調不會強制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教育界不久的將來必然「血流成河」,壓力和傷害性不可謂不大。
事實上,面對出生人口和適齡學童跌跌不休,最為人詬病的是港府至今無所作為,有高官甚至揚言政府不應過分干預市民生育意願。反觀世界各地都積極推出鼓勵生育措施,例如日本政府提供一筆過約3萬港元的生育津貼;內地亦早已將三孩政策列為國策,各地政府各出奇謀,包括長沙市衞健委去年宣布,當地家庭如合法生育三孩或以上孩子,每生一個會獲發一萬元人民幣補貼金。
港府既無減稅優惠吸引夫婦生育,託兒名額又長期不足,擺明「坐以待斃」。高官不願用腦思考應出之策,只知走捷徑一刀切,將來如何則「關人個關」。一個暮氣沉沉的城市,未來競爭力還剩下多少,思之令人惴惴不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