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85%零售商長期缺人 勞團促釋放婦女勞動力

社會逐漸復常,零售業面臨招聘困難和人手不足問題。 社會逐漸復常,零售業面臨招聘困難和人手不足問題。
社會逐漸復常,零售業面臨招聘困難和人手不足問題。
青黃不接 服務下降 痛失商機
訪港旅客人數隨通關日增,零售業漸復常,業界卻面臨招聘困難和人手不足,「有生意但無人手做」,未能把握復常商機和擴充,亦影響服務質素。有零售業界調查發現近85%受訪公司長期出現人手短缺,逾90%商戶支持輸入外勞。有商戶稱即使加薪亦沒人應徵;亦有商戶指前線銷售人員已青黃不接,短期難培訓人才,促引入外勞。
零售業界昨日發表《批發及零售業人手短缺及輸入勞工》問卷調查,訪問了800家批發零售商,發現有近85%受訪公司表示長期人手短缺、招聘困難,當中22.2%公司短缺20%至30%的人手;12.6%更短缺逾30%。
逾91%商戶支持輸入外勞
被問到支持輸入外勞與否,逾91%的受訪商戶表達支持,逾半數公司認為外勞比例應低於本地勞工,並認為外勞可在港工作兩年。
百貨連鎖店代表魏麗霞表示,集團前線持續有300名職位空缺,佔整體員工20%,其中近40間分店全日更只得一人當值,「店員去洗手間、食飯都要拉閘(休息)」,更有分店因人手不足而放棄續約經營。魏提到最近本地招聘已調升福利待遇10%至20%,卻乏人問津。
化妝品連鎖店代表陳郭詩慧亦指,前線銷售人才已經出現斷層、青黃不接,現時人手已缺乏15%,若加開新舖後,人手短缺比例會提高至25%。她稱前線銷售人員於疫下轉任文職工作,不願重操故業輪班輪休工作,中、短期內難以培訓足夠精英,需要輸入銷售人員,認為可參考其公司澳門僱員佔比,當地居民、外勞的比例為6比4,以紓緩本地人手壓力。
業界盼提升待遇吸新血
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則估計,業界空缺率達近20%,有約4萬個職位空缺。建議政府推出「輸入大灣區人力計劃」,容許獲批工作簽證來港的大灣區內地居民,即日往返本港工作及大灣區居住地,並以本地員工的薪金中位數聘請,保障本地員工薪金不受影響,以保證本地員工就業機會。
不過,勞工團體認為應先以其他方式吸引港人入行。香港百貨商業僱員總會會務總幹事林志忠表示,雖然零售業自稱已高薪請人,但最近工資中位數仍是多個行業中第二低,難追平其他行業。他認為零售業注重人與人溝通,內地文化與港有異,港人未必適應,又稱引入前線外勞似「打類固醇」,業界長遠仍需提升待遇,吸引新血入行,並且提供彈性工作安排,令婦女能兼顧家庭及工作;而港府亦應推動社區託管服務,釋放婦女勞動力。
旅客人數隨中港兩地通關而增加。旅客人數隨中港兩地通關而增加。
旅客人數隨中港兩地通關而增加。
邵家輝邵家輝
邵家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