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調查:痛症惡化死忍 66%市民拒求診

不少人對止痛治療欠足夠認知。(左起:吳苑彤、林女士、林自強醫生) 不少人對止痛治療欠足夠認知。(左起:吳苑彤、林女士、林自強醫生)
不少人對止痛治療欠足夠認知。(左起:吳苑彤、林女士、林自強醫生)
疫下加劇困擾 肩頸膝手腕關節重災
痛症問題容易困擾大眾生活,而新冠疫情也加劇痛症問題。醫健組織「藥劑連線」早前進行問卷調查發現,不論疫情前後,受訪者最受困擾的痛症部分均為肩、頸、膝頭及手腕關節。三成多患者表示,疫情期間有感痛楚加劇,最多人認為與身體機能下降有關,其次為與無法做運動及出現長新冠症狀有關,反映疫情的影響性。但調查亦顯示,逾六成多受訪者未有就痛症去求醫。有醫生則呼籲患者勿「死忍」,應盡快求醫,以及使用處方消炎止痛貼和口服藥控制。
該組織指,雖然受訪者均受痛症所困,但高達66%人士未有求醫,其中近八成人認為自行處理已足夠;多數受訪者均表示最常選用外用消炎止痛貼或藥膏處理痛症;亦只有少數受訪者須每天服食止痛藥。而即使在表明痛症加劇、痛症評分達6分或以上的受訪者中,每天服食止痛藥處理痛症的人士亦僅約10%,反映受訪者或未有積極處理痛症問題。
市民欠缺止痛治療認知
另外,七成受訪者表示,最擔心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會出現抗藥性及依賴性,但藥劑師吳苑彤解釋,止痛藥並不會導致以上問題,市民有必要增加對止痛藥的認識,估計亦因此憂慮而影響受訪者選擇口服止痛藥紓緩痛症。除了口服藥,受訪者對止痛貼的認識亦不充足,七成半受訪者並不清楚止痛貼分為「需要處方」及「不需要處方」。吳解釋,本港止痛貼可分為需要處方的藥貼及毋須處方的藥貼,兩者有不同藥理作用及功效,惟受訪者對此並不認識,情況值得關注。
今年66歲的林女士約於兩至三年前,右膝出現劇痛,其後向普通科醫生求醫,被指屬關節炎,並獲處方消炎止痛藥。服藥後,林女士的痛症有所紓緩,但藥效過後,痛症又會重新出現,其後連左膝亦開始受痛症所困。痛症問題至今仍然反覆不定,近兩、三個月才稍為穩定。不過,由於害怕痛症發作,林女士不敢多作活動,亦會每天塗抹藥膏,希望減少痛症發作。對於痛症管理及止痛治療方法,她有意多作認識及了解,坦言對於不同藥物的種類及副作用並不清楚,亦不知道止痛貼可分為處方及非處方兩大類。在選擇痛症治療方面,為盡速紓緩痛症,她最重視治療的起效速度及效果,其次為安全性及副作用。
一線治療仍以藥物為先
藥劑連線認為,一線治療安排仍以藥物消炎止痛為先,除口服藥外,針對患處所需亦會處方消炎止痛貼,希望其直接到達患處的藥效能先有效控制炎症,改善患者的痛楚,另視乎患者需要,輔以針對性營養補充品。而待炎症控制穩定下來,就會安排針對患處而設計的物理治療,通過合適而持續的運動訓練,長遠改善痛症,推動患者中止痛症的惡性循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