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美國蛻變?

美國西方在加強提供武器給烏克蘭,目的還是要使戰爭打下去。但是,烏克蘭宣稱的春季大攻勢,會真的落實嗎?攻當然會攻,但俄羅斯已佔了主動,還有30萬新動員的軍隊在準備應戰。結果會否相反,不是烏克蘭軍大攻取勝,而是俄軍趁機殲滅烏克蘭軍隊最後的有生力量,用烏軍的潰敗來推動中國和歐盟似正在談判中的停戰和談?
烏克蘭戰場涉及東西兩方,投入的資源,採取的戰略戰術,都不是以烏克蘭為限,範圍之大僅次於歐洲大戰或世界大戰,也大有可能演變成為歐洲大戰、世界大戰。故此,衡量估算便不能限於烏克蘭,亦不止於歐盟與俄羅斯之爭,必須從全球角度來看;也不能只限於軍事或政治考慮,而是要從全方位全領域的範疇來評估。原因是世界已全球化,美國的霸權是全球化、全方位化,沒有一個範疇它不會插手和利用。
因而,美國現時的銀行危機是本身貨幣政策和金融治理積累矛盾所引發,根源本地化。可是,量化寬鬆積累的困難,在近一、兩年由烏克蘭戰爭產生的種種問題將之惡化,美國援烏與軍事擴張都加重了財政困難。或許美國不打烏克蘭戰爭,銀行問題亦可能出現,但衍生的連鎖作用與程度便不如現時般嚴重。而歐洲正在醞釀的銀行危機,卻與烏克蘭戰爭、美國的制裁和俄羅斯的反制有密切關係。歐洲危機與美國危機在金融全球化下亦脫不了相連關係,美國可轉嫁危機於歐洲,歐洲亦可以連累美國。
不過,烏克蘭戰爭一如過往的戰爭,包括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並沒有全身陷入,反而是借在別國進行戰爭,借其他國家的危機,美國可擺脫本地危機,且趁外國受損而掠奪它們原有的地盤,控制其資源,進一步填補美國的不足。
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勝敗都無損其本國原有條件,只是在當前的全球化下,美國對外伸延和依賴沉重,戰敗會斷絕國外資源的支持和供應鏈崩潰,也缺少持續戰爭和外國戰爭帶來勝利品以紓解美國國內嚴重的結構矛盾。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繁榮和國力靠的是霸權帶來的政治信心和海外掠奪而來的財富分享。烏克蘭戰敗,霸權潰散,美國內部分裂的力量便可如脫韁之馬,美國反而會變成為內戰與恐怖主義的場地,或許美國在烏克蘭戰敗便轉身承接烏克蘭的新納粹主義,而成極權之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