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的士司機老化 須從制度改革
一輛由85歲司機駕駛的的士,日前由北角炮台山道直衝落斜,打保齡式撞傷多名途人,再次喚起社會對的士司機高齡化和相關交通意外的關注,對政府多年來未有妥善處理問題深感不滿。事後有傳媒統計,單計今年頭兩個多月,最少已發生7宗涉及70歲或以上的士司機的交通意外,其中一名87歲司機更在短短9日之內發生了3宗意外。
筆者一向關注香港的交通安全問題,早於炮台山道意外發生前,已向立法會申請提出質詢,要求政府交代相關數字和政策,包括過去5年涉及的士的交通意外宗數、其佔整體交通意外的比例、涉事司機的年齡數據、當局採取了甚麼措施應對的士司機人手短缺和高齡化問題,以及會否推動業界善用科技,以協助年長司機駕駛和減少相關意外。
據報,現時70歲或以上的商用車司機,須取得「體格檢驗證明書」才能為駕駛執照續期。不少人質疑有關體檢要求過於寬鬆,有必要提高檢驗的門檻和密度。也有人建議參照內地和一些海外地區做法,硬性規定超過某個年齡就不能駕駛的士等公共交通工具。但亦有人憂慮,的士行業現已嚴重人手不足,收緊相關規定不但影響部分司機生計和車主的收入,還會令市民更難截到的士。
筆者認為,相對部分人的收入和使用的士的方便程度,人的生命和安全肯定更為重要。例如現時公共巴士的司機就設有退休年齡,理由是巴士載客量多,車身又大又重,一旦發生意外,可能造成嚴重傷亡。的士每一架車的載客量雖然少於巴士,但以佔用路面的長度和時間、整體意外的數目來衡量,對途人的威脅不一定比巴士低,政府不能坐視不理!
行業水平不斷下降
對於的士行業的人手不足問題,其實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一方面與香港人口老化和整體勞動力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亦有行業獨特原因,包括其個體戶營運模式,車主、車行和司機之間的鬆散關係,缺乏統一的服務標準、質素認證及賞罰制度,導致不同司機的駕駛技術和態度可以相差甚遠,令監管難度增加。
當好的司機得不到獎勵,服務差的司機難以被懲罰及淘汰,再加上網約車、白牌車,以至鐵路服務不斷改善帶來的競爭,自然令新人不願入行,年輕力壯的司機希望轉行,整體行業水平不斷走下坡。
曾幾何時,內地的的士服務質素也是差強人意,但經過當局大力改革,引入車隊式、集體式經營,以及廣泛應用電子支付、衞星導航及網約服務等科技,成功提升了整個行業的形象和質素。特區政府近年亦曾提出優質的士、專營的士等改革建議,希望引入多元收費模式和集團式經營,但可能因部分既得利益者反對、官員遇難避事及立法會拉布問題等而未能成事。希望經過連場意外和社會環境的轉變,政府和業界都能下定決心,從速改善和改革,為市民帶來優質、安全和現代化的服務。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