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港人生育意願低 人口老化怎解決

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化上升,是全球發達地區共同面對的問題,日本政府官員甚至揚言,再不想方設法刺激生育,日本恐將消失。事實上,全球多地政府皆有鼓勵生育措施,奉行「積極干預」政策,唯獨港府好整以暇,聲稱「不宜過分干預」。長此以往,香港會否也在地圖上消失?
政府數字顯示,香港的生育水平在過去30年呈下跌趨勢。總和生育率由1991年每千名女性相對1,281個活產嬰兒,下降至2003年的901個。其後該比率雖一度回升,但近年又逐漸下降,由2019年的1,064個,進一步下降至2021年的772個;2021年只有36,953名嬰兒出生,粗出生率為5,是過去30年最低。與此同時,香港在1991年至2021年間的死亡率持續下降,以致平均預期壽命上升。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由1991年的75.2歲增至2021年的83.2歲,女性則從80.7歲上升至87.9歲。此消彼長,不僅令本港勞動人口減少,社福醫療支出增加,長遠更會對經濟發展造成極大打擊,香港勢成老化都市。
為甚麼香港人不願生育呢?有政黨公布「香港生育意願、政策與託兒服務」調查,結果顯示74.2%人傾向不考慮生育,當中有49.7%因顧及身體狀況,其次為經濟負擔大,佔49.4%。政黨建議港府設立全薪產假14周,又批評男士侍產假已有多年未檢討,認為政府未有重視家庭友善政策,促當局盡快提升男士侍產假至7日及享全薪假。無獨有偶,另一團體亦進行「多職媽媽精神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逾八成受訪媽媽對於兼顧「多職媽媽」的身份感到吃力,75%變得脾氣暴躁,近45%感到焦慮和情緒低落。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誠然,父母不易做,特別是香港百物騰貴,生活成本極高,居大不易。一個在職父母家庭要養兒育女,必須要有全盤計劃,財政支出大增不必說,如何照顧、教育和管教子女更是大問題。中產家庭尚可倚靠外傭幫忙照顧孩子,但基層家庭難以負擔,只能指望政府提供的託兒服務。但眾所周知的是,政府資助的託兒名額僧多粥少,對社會要求增加託兒資源的訴求更是置若罔聞,最新的《財政預算案》僅提高子女免稅額,高官已擺出仁至義盡狀,試問如此「積極不干預」,怎麼可能刺激生育率上升?
別說日本為了鼓勵生育,提供一筆過約3萬港元的生育津貼,就說內地,不僅將三孩政策列為國策,各地政府亦推出不同的鼓勵措施。例如長沙市衞健委去年便宣布,當地家庭如合法生育三孩或以上孩子,每生一個會獲發一萬元人民幣補貼金。反觀港府一味無為而治,錙銖必較,毫無誘因鼓勵市民生育。更遑論人口老化勢令一個地方失去勞動力和經濟活力,醫療負擔則不斷增加。可以斷言,港府再不改弦更張,提出更有擔當和進取的鼓勵生育措施,議員質疑10年後本港將出現「人口短缺」絕非虛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