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四成後生仔認貧窮 感最低工資無作用

嶺大研究發現,絕大部分已有全職的年輕人均認為工資太低。 嶺大研究發現,絕大部分已有全職的年輕人均認為工資太低。
嶺大研究發現,絕大部分已有全職的年輕人均認為工資太低。
大學畢業月入1.5萬 入不敷支向上難
為了解本港青年對就業、貧窮和相關政策的看法,以及他們收入和支出的情況,去年有本地大學分別向青少年進行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40%受訪青年「自認貧窮」,絕大部分已有全職的年輕人亦認為工資太低,待遇與工作不相稱,以及認為最低工資調整幅度太低,未能受惠。研究團隊表示,最低工資水平應高於同期的「綜援」及「職津」,建議當局全面檢討政策定位及實際操作,另將最低工資檢討期改為「一年一檢」,以及重啟標準工時立法程序。
嶺南大學政策研究院、文化研究及發展中心去年5至12月間,先後向67名18至29歲青年進行兩輪深度訪談;另進行兩輪問卷調查,成功收回164份及253份有效回應。結果得出,青年的個人月均生活支出為16,789元,若扣除教育開支,平均每月支出亦達約14,894元,團隊以每月工作26日、每日工作8小時計算,要滿足現時的生活開支水平,時薪需要達到71.6元,但與目前的最低工資水平每小時37.5元相差很大。
嘆待遇與工作不相稱
研究又發現,接受訪談青年月入中位數為1.52萬元,大多持有學士學位;至於接受問卷調查的則大多仍然在學,並正從事兼職,收入中位數約為6,000至一萬元,他們絕大部分均覺得自己工資太低,待遇與工作不相稱,包括工時長、部分行業長期低薪等,以致比不上任職其他行業的同輩,覺得不滿。研究另發現,有逾80%受訪青年認為目前最低工資水平調整幅度過低,與市場脫節,認為最低工資水平最起碼要「吃得起一餐飯」才算合理。
嶺大文化研究系系主任兼講座教授潘毅表示,不難理解為何全職青年會對最低工資無感,即使最低工資水平將於今年5月提升至時薪40元,惟仍然是「低無可低」,依舊不足以保障他們現有的生活質素。她續指,留意到社會希望調整最低工資水平時可加入方程式計算,她形容「有方程式總比沒有要好」,因現時每次檢討,勞資雙方都需要爭拗一次,每次都令社會撕裂及傷和氣,認為不利社會安寧。
團體促訂立標準工時
研究團體建議,港府應檢討最低工資政策定位,好讓與其他扶貧政策互相配合,以保障不同社群需要;政府亦需把最低工資調整過程「透明化」,改為「一年一檢」;另建議政府重啟標準工時立法程序,訂明為每周40小時,而加班工資更應為正常工資的1.5倍,以及每月設有加班和總工時上限。
潘毅(左二)表示,即使最低工資水平將提升至時薪40元,依舊不足以保障青年現有的生活質素。(黃仲民攝)潘毅(左二)表示,即使最低工資水平將提升至時薪40元,依舊不足以保障青年現有的生活質素。(黃仲民攝)
潘毅(左二)表示,即使最低工資水平將提升至時薪40元,依舊不足以保障青年現有的生活質素。(黃仲民攝)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