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赴英搶人才 醫護一個都要搶
先有人才有人才,但人手不足卻成公營醫療長期未解的「死結」,新冠疫情更將問題激化並推向臨界點,如不及時應對,恐會造成重大的連鎖效應,影響整體醫療服務質素和疫後復常進度。由於培訓醫護人才需時,挽留本地人才、招攬境外人才,便成為「一個都要搶」的當前急務,醫管局下月組團赴英「搶人才」,開了一個好勢頭,但「搶人」先要懂留人,更要懂用人,當局準備好了嗎?
據統計,本港2020年每1,000人口約有兩名註冊醫生,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平均約3.5名水平;護士則是每1,000人口有8.2名,亦較OECD平均水平9.2名少約一名。至於人手流失方面,截至去年10月,醫生流失率為8.1%,護士流失率更達10.7%。而自2016年起接連推出的兩個公立醫院10年發展計劃,將可合共增加病床約1.5萬張,但是人手跟得上嗎?在「醫護缺、病床空」的現實規限下,若人才不足的死結不解,任何新醫院、新病床、新服務都屬多餘。
醫療人手不足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3年新冠疫情進一步凸顯香港醫療系統不足,醫療服務遠超負荷並瀕臨「逼爆」,在當前疫後復常的關鍵時刻,政府必須從改革醫療體系、增加醫護人手和完善管理文化等3個方面去作出轉型完善,以便充實人才庫,鞏固人才鏈和完善人才策略;但遠水難救近火,最即時最實效的做法是求助外援,增聘海外醫生,並放寬海外醫生執業試要求,提升海外醫護人才在本港醫療系統中的角色和作用。
紓緩前線工作壓力
醫管局下月將派人員到海外「搶人才」,先到最多香港留學生就讀的英國醫學院,希望短期內招到100名在海外醫生來港服務,政府將給予房屋或其他支援。隨着不斷擴建和興建新醫院,即使增加培訓學生的名額,仍難以解決中、短期需求;引入海外醫生是多贏方案,既可紓緩前線醫生的工作壓力,亦可配合不同醫療政策的新措施。
須指出,作為「一國兩制」下的國際化大都會,香港應以超越性的開闊視野,在人本精神的基礎上,嚴守技術關和專業關,既不再集中於個別培訓地區或學院,更不應先入為主或基於同業利益而排斥內地醫生,以便開放性地吸納更多非本地的醫療人才。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安撫業界情緒,也要確保來港醫生的資歷水平跟現行要求相符,以免拖低整體醫療服務質素。
人才是一個地區發展最寶貴的資源,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善用人才,才是人力政策的正道。畢竟若人手不足長期持續,將嚴重影響大部分居民甚至病人的生命健康,期望政府能夠從宏觀角度去檢視公私營醫療系統的分工、公營醫療服務質素、醫護人員工作量和工作士氣,從量到質避免醫療系統陷入惡性循環。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