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扶中小企創業 公平社會創富

美國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提出:「正義即公平。」在現實社會中,甚麼是公平呢?將所有人的錢平均分了吧,但這種結果上的絕對公平看來也不太可行。那麼,機會上的公平,令所有人在一個相對公平的起跑線上競爭,幫扶弱勢,本質是去補償自然放任狀態下的不平等。日前有智庫就這個課題公布研究和倡議。
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要扶持的弱勢群體有很多種,殘疾人士、被無良僱主剝削的打工仔,也包括被壟斷資本打壓下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如何扶持中小微企,是新時期下讓香港破除利益固化藩籬、釋放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從根本上解決貧富懸殊的重要課題。哪些中小企需要幫?如何幫?要達致甚麼效果?都需要一套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政策。
首先,現在香港對中小企的定義非常粗疏,只計僱用人數,不考慮其他因素,例如我曾參觀過一間商廈發展商,每年投資項目資金以數十億元計,但全公司直接僱用的員工不足50人,在政府的定義中也算是中小企!粗疏的定義導致支援不到位和政策錯配。雖然過去全球對企業分析都是基於僱員人數,但時移世易,面對經營模式和勞資關係組成方式愈趨改變下,已無法一本通書睇到老。
實踐證明,香港的競爭法是無牙老虎,對壟斷資本基本無能為力。以《經濟學人》的研究作參考,富豪們的財富高出香港GDP總值逾兩成;資本集中度高達89%,對比2014年的80%不降反升。資本無序擴張,透過濫用市場優勢,尋租經濟,扼殺中小企的發展空間,香港淪為一個裙帶資本主義社會。國家於2021年對《反壟斷法》作出修訂,香港亦應作出跟進參考,改革《競爭條例》,包括擴大競委會的調查權力,增加防止垂直壟斷的條款等,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要對中小企做到精準扶持,智庫建議成立「中小企發展局」,推動一系列政策,包括立法保障和促進中小企發展,利用公共採購政策為中小企開拓市場,對中小企實行保護政策,制訂中小企的發展藍圖,對高利潤的大型企業開徵特別稅項,當中部分以專款專用方式支持中小企,以達致平衡市場。
同時,在政府採購方面,應起一個市場示範作用,可參考多國的做法,向世貿提出就《政府採購協定》為中小企設立豁免機制,讓政府可以優先採購本地中小企的產品和服務。亦可透過成立「第三部門」負責採購,以規避《政府採購協定》的限制。在推行「中小企優先」政策的同時,亦要加入ESG(環境、社會、治理)元素,在招標過程中成立社會價值採購委員會,加入工會、志願組織和中小企代表,誘導中小企轉向「願景導向企業」,令政府採購不再是單純的服務委託,更要體現社會公平的政策工具,有利中小企發展,亦能讓打工仔分享經濟成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