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焚化爐組件抵港 水運重量6000公噸創先河
計好潮汐 少風浪方出海 另11座9月前送到
位於石鼓洲、本港首座新一代垃圾焚化爐的「轉廢為能」設施I•PARK1「源•島」正以「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其中首個約20層樓高、實重約6,000公噸的巨型機電設備組件,於2月初經水路運抵香港。環保署指是次開創本港水運組件的先例,更相信是全球首次運輸如此巨型的組件。而該署提到運送過程充滿挑戰,需配合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完成,又透露曾因潮汐問題而要延期送貨。而其餘11座組件將於9月前到港,設施預計能如期於2025年落成投產。
環保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鄧偉權分享,整座焚化設施共分為6組興建,每組包含各一個鍋爐燃燒、煙氣潔淨系統組件,總重量達5萬公噸,相當於約5座法國艾菲爾鐵塔的鋼結構重量。而首座運抵的鍋爐組件屬項目較大的組件,亦是全球最大同類型組件之一,組件由珠江運抵本港的路程長650公里,需時24小時才到達石鼓洲,而上岸期間一波三折。
鄧透露,鍋爐組件於運送期間對天氣的要求極高,需選擇少風浪的日子出海,海浪不能高於1米;風速不超每秒5米。而建築團隊一早已經計算運送日子及過程,原定組件於2月7日於珠江出海來港,但當日因未掌握最佳運送時刻而要押後4日。
組件運上岸 耗時6句鐘
組件到達石鼓洲海域亦未能立即上岸,鄧偉權說團隊需精密計算潮汐情況,等待潮漲令運送船隻與人工島水平一致,才能泊妥船隻,再安排6輛「特製遙控車」將6,000公噸的組件送到設計位置。鄧坦言,單是停泊船隻已需要5小時準備,因預測的天氣與現場落差大,海浪特別大,需等待合適的上岸時刻,隨機應變「執生」;運送組件上岸亦花了6小時,前後運送過程需要3日時間。
鄧偉權提到,下一件大型設備組件將於月內運抵,會總結是次經驗,掌握於風平浪靜的日子進行,所有組件將於第三季內到港,期間會進行機電工程,又指組件運抵後便開始「砌模型」,各項工序可「平衡時空」同步進行,最後興建設施外牆及測試運作,預計如期於2025年投產。
轉廢為能 無致癌物產生
I•PARK1投產後每日可焚燒3,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轉化成動能,產生電力。鄧偉權稱垃圾會於攝氏850度的大火中燒兩秒便「完全焚化」,不會產生二噁英等致癌物,而所排放的氣體亦經處理,控制對環境的污染。他又提到,設施會採用自動廢物分類技術,每天揀選最多200公噸垃圾,機械分類及回收有用的資源,包括含鐵金屬、有色金屬、塑膠和玻璃,剩餘的垃圾焚燒後,估計每年可輸出約4.8億度電至公眾電網,足夠供10萬戶家庭使用。
本文連結 :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要聞港聞/odn-20230303-0303_00176_041/新一代焚化爐組件抵港--水運重量6000公噸創先河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