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口罩苦樂參半 旅遊業仍缺人手
口罩令昨日取消,長達3年的戴罩日子告一段落,然而有喜也有憂。在港官揚言「拚經濟、拚發展」的當下,本是重振旅遊業的最好時機,無奈疫情多艱,這3年來已有九成從業員轉行,儘管有些人願意重操故業,但更多的是見過鬼怕黑,拒食回頭草。港府一味催谷宣傳「你好,香港!」卻懶理人手和承接力不足,隨時適得其反。
一場世紀疫情,全球旅遊業陷入冰封,本港多間大型旅行社結業,導遊、領隊長期無工開;酒店從業員也是一樣,就連執房阿姐、旅巴司機都趁勢轉行。有在疫情期間成立的口罩廠,便是由旅遊業界人士斥資開設,聘請的員工也是業界從業員,藉以保住他們的飯碗。如今「功成身退」,口罩廠部分員工計劃重投旅業,這對於空前缺人的業界來說,當然是好事。但實際上,願意重操故業者只佔少數,工會統計指出,多達九成從業員拒絕重投業界,皆因已適應新工作,而且擔心旅遊業朝不保夕,一旦又有突發事件出現,重蹈無工開的覆轍,生活也成問題。
從業員有這樣的顧慮正常不過,皆因大家也是打工仔,上有高堂下有子女,供樓租屋一闊三大,若收入不穩定,生活無保障,隨時導致全家陷困。何況不少從業員轉型成為檢測人員,事前須考取專業資格,這些人不欲浪費心機,決心留在醫療檢測界繼續發展,令旅遊業界人手不足的問題雪上加霜。
更不必說,過千輛旅遊巴停泊在葵涌貨櫃碼頭,成為「旅遊巴墳場」。儘管隨着中港全面通關,這荒涼的情況稍有改善,但目前仍有約800輛「死車」停在該處,每輛旅遊巴的維修費接近10萬元,相關公司難以負擔如此高昂的費用。另一方面,全港約有8.9萬間酒店客房,惟房務員只有2萬多人,人手嚴重不足。若港府繼續袖手旁觀,即使旅客人數大幅上升,接待力恐怕仍是無法回復舊觀,隨時白白錯失機遇。這樣說絕非無的放矢。今年1月曾有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犒賞3,000名員工,組團訪港旅遊,惟因安排導遊及旅遊巴遇到困難,最終取消觀光行程,見財化水。港府若一味以自由市場做擋箭牌,任由市場自行調節,自生自滅,隨時弄巧成拙。
誠然,港府非常重視重振旅遊業,特別是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後,隨即啟動「你好,香港!」活動,大手筆送出50萬張機票,吸引海內外遊客訪港。惟大力宣傳催谷之餘,有沒有聽到業界招聘困難的呼聲呢?倘旅客聽從港府號召喜孜孜訪港,結果卻因為人手不足而被待慢,這還如何說好香港故事呢?雖然財爺在預算案中推出針對旅遊業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但業界要求多時的「復業基金」仍是付之闕如,難怪被批評為沒有體恤業界困境。
旅遊業為本港一大支柱產業,同時亦是受疫情摧殘得最嚴重的一大支柱產業,怎麼扶持也不過分。港府斥資大事宣傳香港無疑必須,但更需要認真聆聽業界的訴求與苦況。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