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加速香港綠色轉型刻不容緩

疫後重建是個爭奪激烈、不進則退的世界,香港要在這世代裏脫穎而出,其中一個要素,就是要做到以可持續發展的模式發展未來,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注入眾多的綠色元素。況且,我們確實有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要達致。所以,加速香港的綠色轉型發展,實在是刻不容緩。
節約能源 善待環境
要點一:配合國家的發展模式。綠色轉型指的是以循環經濟、綠色管理為基礎,注重生態文明、轉向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發展模式,目標是實現節約能源、善待環境,做到人、自然和社會可以和諧共存。要達到這個目標,就不得不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由罔顧自然生態改變成人和自然能共存共榮的發展模式。國家領導人通過提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來表達他對環保工作的支持,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生態文明理念下的重要內容。可見促進綠色轉型是符合國家未來發展策略的。
要點二:綠色轉型該從何做起?綠色轉型既然是件好事,我們就應坐言起行,那麼,該從何做起呢?依筆者看,香港應從綠色金融和綠色規劃兩方面入手。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綠色金融市場的規模發展迅速。根據香港金管局的數據,2021年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發行量超過500億美元,很多內地和海外機構都把在香港發行綠色債券看成不二之選。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在推動綠色金融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值得讚賞,不但自2018年以來成功發行逾70億美元等值的政府綠色債券,而且涵蓋多個年期,為本港和區內的潛在發行人提供重要的基準,促進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生態的發展。2021年,政府更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涉及很多類型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工具,吸引了更多債券發行商和借款人使用香港的融資平台和相關的專業服務。
要點三:啟動綠色規劃。除了金融,我們還應盡快把綠色轉型落實到社會的其他層面,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這方面就必須通過進行綠色規劃來實現。政府有很多像「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這樣的鴻圖大計,在規劃新發展區時,應把建築物採用可持續的環保設計以減少能源消耗、提供鐵路和安裝電動車充電網絡、興建區域供冷系統、在區內提供廢物分類回收設施等作為必備的要求,盡可能把未來的新區發展成低碳宜居社區,把對能源的需求減到最低。總而言之,把綠色轉型納入規劃的範疇,就是要在規劃未來時以碳中和為目標,盡量引入完善的環保系統和設備,增加綠色建築和社區元素,以求達致智慧城市的目標。
當然,綠色轉型要真正到位,就必須有一代想法能配合的年輕人。所以,政府應全力培育綠色產業人才,也應鼓勵本港大專院校增設和環保相關的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特別是那些跟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相關的課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