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有朋遠方來

隨着新冠疫情漸漸消退,中國經濟復甦步伐正在加快,將成為推動亞洲乃至全球經濟的主要動力。尤其是相對於一直在衰退邊緣徘徊的美西方,中國經濟前景明顯被看高一線。正因如此,今年開年以來已有多國元首和國際政要陸續訪華,還有多位正在排隊,包括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領導人等等。法國作為歐盟領頭羊之一,總統訪華計劃格外引人關注,早在去年德國總理紹爾茨訪華前,馬克龍已多次表達訪華意願,可惜被前者搶先一步。
無事不登三寶殿,西方政要爭相訪華,雖然各有所求,但主要還是為了經貿而來。畢竟目前西方的日子並不好過,能源和通脹問題依然嚴重,經濟衰退陰影揮之不去,加上俄烏戰爭沒完沒了,前景一點也不樂觀。 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國家只好向東看,特別是法國和德國這些相對獨立自主的歐盟大國,各有自己的盤算。
近年在美國拉攏和威逼之下,有些歐洲國家曾試圖跟中國脫鈎,結果都證明做不到,因為他們壓根兒離不開中國市場和產品,起碼在短期內不可能脫鈎。德國一家研究機構日前發表報告指出,在部分關鍵產品領域,德國高度依賴從中國進口,不少產品所佔份額超過80%,目前沒有任何國家或地區能撼動中國在某些原材料和產品的主導地位。這也正是紹爾茨去年率先訪華的主要原因,德國既需要中國產品,也需要中國市場。
美國也好不到哪裏去,雖然利用俄烏衝突大發戰爭財,但國內的通脹、衰退、債務等問題仍無法解決,尤其債務危機若處理不好,勢必嚴重動搖美元信用。國務卿布林肯和財長耶倫多次表達訪華意願,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求中國繼續購買美債。奈何華府態度傲慢,這邊有求於人,那邊繼續打壓,中方豈會再吃這一套,布林肯和耶倫訪華計劃不過是一廂情願。
當今全球經濟面對種種挑戰,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紛紛下調今年增長預測,各國本應加強合作,共同解決困難,偏偏美國為了一己私利,肆意破壞國際貿易秩序,干擾產業鏈和供應鏈,甚至企圖封鎖和孤立中國,使全球經濟雪上加霜。幸好不是所有國家都甘願任由美國擺布,法國和德國等歐盟大國尚且向中國拋出橄欖枝,何況是其他國家,美國繼續胡作非為,只能自我孤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