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司機無人願做 又係旨意外勞

工會認為,輸入外勞司機並不是靈丹妙藥。(受訪者提供) 工會認為,輸入外勞司機並不是靈丹妙藥。(受訪者提供)
工會認為,輸入外勞司機並不是靈丹妙藥。(受訪者提供)
工作條件懶改善 政府拒聽業界意見
近來運輸業的司機短缺,有意見認為可輸入外勞。但有運輸工會不同意輸入外勞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應該改善司機的工作環境。工會指,雖然去年公布的運輸業平均每月薪金為23,000多元,但不少司機都需加班才可獲得相應的收入。工會補充指,現在鐵路網絡不斷擴大,令巴士乘客持續減少。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發言人林天賦表示,在社會開始復常之際,廣大職業司機在薪酬待遇和工作環境並沒有得到大幅改善下,反而聽到這種輸入外勞司機,而無意認真改善就業條件的要求後,他感到怒不可遏。
2.3萬平均月薪 需加班44小時
工會指出,根據政府統計處在去年9月公布的按行業主類劃分的平均工資率中,運輸業平均每月薪金為23,253元。工會指,以一名專營巴士車長為例,他在現時底薪和加班工資的基礎上,每個月大約要加班44小時,才能達這個收入水平。對於收入水平更低的公共小巴(專線)和非專利巴士司機來說,如果他們希望達到行業的平均工資水平,則要加班140至180小時。
工會引述統計數據指,即使資源較多的專營巴士公司,也沒有一視同仁地提供合理安排給所有員工,故部分員工的工作條件仍有待改善,例如用膳、小休、假期等。情況較差的則是專線小巴,有些營辦商甚至要求司機繳付按金才可上班。
屯馬綫通車後 巴士客量大減
多個車種代表均認為,港府當務之急是要改善運輸業工作條件,吸引更多社會人士樂於入行和服務市民。代表又認為,港府採取過急和過度的鐵路發展策略,使其他陸路交通工具的營運空間大幅縮減,例如屯馬綫全線通車後,專營巴士公司每天便減少5萬多名乘客。工會要求運輸及物流局摒除高高在上的官僚姿態,認真聆聽工會意見,減少施政錯誤,並切實地改善施政和造福業界勞工。
工會表示,政府一直無接納平衡各種公共交通工具的營運生態建議。工會表示,政府一直無接納平衡各種公共交通工具的營運生態建議。
工會表示,政府一直無接納平衡各種公共交通工具的營運生態建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