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預算案減甜 「羅賓漢精神」重塑
「疫」境已漸離去,復甦前景卻仍迷糊多變,經濟急待固本培元,民生更需休養生息,而疫情期間3年合共3,000億元的財赤壓力,着令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財政政策由「相當寬鬆」轉向「中間偏鬆」,雖仍續推多項「派糖」措施,但刻意發揮政策和資源運用的槓桿效應,跳出派糖框架和持續「減甜」,好為社會注入信心和動力,為派糖措施重塑其「羅賓漢精神」,提高預算案的發展眼光、民生溫度,更為未來的高質量發展重新布局,為港人提供向上流機會。
疫情肆虐3年,香港經濟急速下滑、民生境況惡化,政府不惜動用財政儲備,以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撐經濟保民生,但持續派糖卻令公共財政被掏空,財儲由疫前約1.1萬億元急跌至現時的8,173億元,單是本年度的財赤便高達1,400億元的高危水平。可以說,派糖作為紓困措施,能夠發揮即時的提振作用,尤其是在因應通脹升溫、就業市場偏軟的雙向夾擊,給予基層市民和中小企最直接的支援。
需強調,預算案的職責不但是派糖,派糖措施的KPI也不是一時間的掌聲,而是為社會經濟注入信心和動力,幫助各階層應對短期困難,為有需要的人士,以及部分復甦乏力甚至經營困難的行業產業,制訂針對性、可持續性的支援補助,從而為香港增添發展動能,帶動整個經濟面,跨越經濟底谷向上流動,並為未來發展作長遠布局,實現逆轉勝的目標,但「糖」派了在何方?甜度是否合適?以及在減甜之後,紓困力度能否基本維持?整體復甦勢頭能否加固?減甜騰出的資源能否轉為提升社會的「造血」機能?能否探索出新的和高質量的發展路徑?
貧富不均 稅制改革
作為派糖的主角,政府在過往兩年已派發了5,000元和一萬元的電子消費券,但卻未能製造長遠的經濟刺激,更遑論曾被高度期許的「乘數效應」,僅淪為「美麗的希望」。可惜,今年繼續「三連派」,但卻是行禮如儀般一切如舊,未曾因應行業特性和市場復甦態勢,挑選最需支援的行業而作針對性部署,加上消費券金額較去年被大削一半,令人對這粒「大糖」難寄厚望!
此外,多項派糖措施包括寬減薪俸稅上限6,000元、發放額外半個月社會津貼、繼續發放電費補貼及交通補貼、增加子女基本免稅額至13萬元、為參加2024年DSE的考生代繳考試費等等,其中不少措施雖然性質單次,但實際上已經連年延續,成效遞減現象明顯;加上涉及金額亦有限,因而即使受惠對象超越弱勢基層,有助紓緩中產階層的經濟壓力,但始終離不開有感覺沒感激的小格局。與其如此拖拉,倒不如直接推動稅制改革,令中低收入市民和中小企得到更多和更實效的支援,並讓有能者承擔更多,為預算案助解貧富不均現象、助建一個更公平社會的羅賓漢精神,創立2.0的新時代意義!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