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苦中產更苦 開源難未來更難
現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公布後劣評如潮,在千億財赤的背景下,高官大條道理做其孤寒財主。昨日一個電台「烽煙」節目,聽眾便鬧爆高官派糖大縮水是太過吝嗇,議事堂上的議員更狂轟政府沒有照顧中產,形容為「碗飯冇餸」。除了基層難過、中產慣性被忽略,更大的隱憂是政府開源無方,繼續旨意賣地支撐庫房,隨時無以為繼。
政府昨日公布今年1月的通脹為百分之2.4,比去年12月的百分之2明顯上升,百物騰貴,市民生活百上加斤。然而,預算案十分吝嗇,例如綜援、長生津等只獲額外多發半個月金額,而消費券大縮水,減半至只有5,000元,更令許多倚賴消費券減輕日常生活開支的基層叫苦連天。更不堪的是,原本已近乎無法享有任何福利的所謂中產人士,預算案直情向他們「開刀」。包括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寬減上限由一萬元減至6,000元;物業差餉由全年有寬減削至只寬減首兩季;提出累進式差餉形同「打完八十大板又再打八十大板」;雖有增加子女免稅額,但父母免稅額不足;外傳有可能落實的外傭免稅額不見蹤影等。難怪議事堂炮聲隆隆,議員們不滿港府犧牲中產利益,直指「中產向下流、中產貧窮」愈來愈嚴重。
事實上,香港許多所謂中產,生活一直捉襟見肘。他們上有高堂,下有子女,一個四口家庭隨時要養起八口人,加上供樓或租樓開支,七除八扣,每個月所餘無幾,同高官想像中的「飲紅酒、聽古典音樂」的中產相差十萬八千里。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正因為高官生活脫節離地,制訂的政策往往閉門造車,無法貼合民情,自以為絞盡腦汁,到頭來換不到掌聲,只有罵名。
預算案對中下階層人士不屑一顧也就罷了,畢竟「嫌貧愛富」向來是官老爺的慣性。然而,面對當前香港百廢待興的困境,預算案完全沒有提出前瞻性的財政策略,依然旨意賣地來增加庫房收入,隨時適得其反。港府擬在今年內推出12幅私人住宅用地拍賣,合共可建9,120個單位,屬2019/20年以來新高。高官對此顯得自信滿滿,但目前樓市跌跌不休,近期地皮流標不斷,顯見地價過高,發展商興趣缺缺,對前景也沒有信心。這本通書是否還可以讀到老,怎能不令人疑問?
有議員直指,政府應研究開設新稅項,不能一味只靠發債和賣地。這樣說不無道理,但香港向來以簡單稅制見稱,開徵新稅阻力不小;何況歷屆政府皆毫無魄力與承擔,高官但求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試問如此「艱巨」的任務,他們怎敢挑戰?開源無計,財來無方,一味壓縮對市民的承擔,香港未來前景將會怎樣,思之令人惴惴不安。
這些年,香港原地踏步,毫無長進,由「這個港那個港」到「六大優勢產業」;由「將餅做大做闊」到「八大願景」,結果全部都是煲無米粥。從這份預算案觀之,現屆政府能否跳脫固有藩籬,創出一番新氣象,實在令人無法樂觀。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