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積金長蝕一場空 港人退休難輕鬆

強積金表現差劣、備受詬病早就不是新鮮事,惟去年環球經濟動盪,強積金長期見紅,首10個月全港逾300萬打工仔人均帳面虧蝕逾6萬元,依然令人咋舌。其實,強積金問題多多,豈止蝕錢這一筆,行政費過高、跑輸通脹等等,一樣是大問題。奈何港府為了推卻安老責任,寧願明益基金界也不肯讓市民止蝕。
有工會進行調查,結果近九成半受訪者指去年強積金結餘出現虧蝕;逾八成不滿意強積金回報;逾八成半認為強積金未能應付退休生活開支。不滿意回報的主要原因,約有七成為「蝕錢」,其次是「跑輸通脹」和「管理費高蠶食回報」,可見港府欲藉強積金讓市民退休安老,不過是推卸社會責任的遮羞布。工會促港府須確保強積金結餘可保本增值,建議增設強積金保證回報計劃,回報率與通脹掛鈎。
誠然,強積金行政費高昂、回報表現欠佳都不是新聞,尤其通脹年年增加,即使在2000年底強積金實施初期即已供款的中年打工仔,現在不少人到了65歲退休之齡,滾存僅有數十萬元而已。廿多年前的數十萬元和今日的數十萬元,貶值豈以毫釐計?何況香港人均壽命逾80歲,意味還有十多年生活要過,試問區區數十萬元,怎麼可能讓退休人士沒有後顧之憂?更不必說,歷數屆政府才拍板通過的取消強積金對沖,還要拖至2025年方會實施,港府究竟有沒有急民所急,寫在牆上。
港府明知強積金不可能讓市民安享晚年,近年又推出年金計劃,以退稅作招徠。這對於中產一族或許較有吸引力,但對於「餐搵餐食餐餐清」的基層打工仔來說,一點用處都無。很明顯,面對人口老化這個迫切問題,港府無計可施,卻又不欲承擔更多財政支出,遂以強積金和年金搪塞。問題是,強積金又好,年金也罷,都是聊勝於無,市民退休後根本不可能靠這些東西無憂生活,強積金必須改革,已成社會最大共識。
可以看到,受環球不穩定因素所累,本港股票市場反覆,2021/22年度期內強積金淨投資回報為負977.6億元,創下史上最高蝕錢紀錄。詎料低處未算低,去年全年一樣勁蝕入肉,打工仔眼白白看着血汗錢一個月比一個月縮水,不憤怒才怪。正如外界質疑,政府硬性規定扣起部分工資讓表現欠佳的基金管理人投資,為何不讓市民自由選擇?雖云市民可定期審視投資組合,但投資組合大都是套餐,看似有得揀,實際同冇得揀沒有二致。而且打工仔為口奔馳,根本沒有這麼多心力和時間去審視投資組合。將打工仔的血汗錢拿來蝕,到頭來只肥了基金界,市民的退休生活毫無保障,何苦來哉?
說到底,港府善財難捨,錙銖必較,強積金正是這種心態之下的產物。無可否認,人口老化長貧難顧,但強積金制度千瘡百孔,絕對有完善及優化的必要,最起碼回報率須與通脹掛鈎。打工仔辛勤工作數十年,退休後得「雞碎咁多」朝不保夕,社會穩定從何談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