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戰爭販子
美國總統拜登突御駕親征訪問基輔,當然不只是做騷這麼簡單,他此行帶去5億美元額外軍援作為禮物,既是為了鼓舞烏克蘭士氣,也是為了督促歐洲盟友繼續援烏。說穿了就是為了拱火而去,可見美國根本不希望戰爭結束。老美恐嚇中國不要援助俄羅斯,自己卻不斷為戰爭火上澆油,這到底是甚麼邏輯?又是甚麼國際規則?
俄烏戰爭打到現在,烏克蘭固然國不成國,俄羅斯也是嚴重耗損,歐盟諸國同樣五勞七傷,歐洲民眾普遍已感到厭倦。德國有人發起「和平宣言」請願活動,呼籲德國政府停止對烏克蘭提供武器,短短幾天就有數十萬人簽名。即使在美國,也有不少人上街遊行,要求停止對烏克蘭運送武器,甚至要求解散北約,與俄羅斯等國家和平談判建立多極世界。
面對此起彼落的反戰呼聲,拜登政府不是想辦法為戰爭降溫,反而繼續拱火,甚至親自到基輔鼓勁打氣,看樣子非戰至最後一個烏克蘭人不肯收手。都說美國是頭號戰爭販子,一點也不誇張,為了自己的戰略目的,根本不在乎烏克蘭人的死活。難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還感恩戴德,將美國視為救世主,簡直是腦袋進水。這也正是烏克蘭人的最大悲哀,他們選了一個戲子當總統,注定有此浩劫。
表面上歐盟諸國似乎很團結,都表示願意繼續支持烏克蘭,實際上各國有自己的盤算,未必都甘心被美國利用。例如丹麥和荷蘭,原本答應為烏克蘭提供主戰坦克,現在卻變卦了。而作為歐盟領頭羊的德國和法國,更是面臨國內巨大政治壓力而顧慮重重,即使不得不提供坦克,也僅止於象徵性的數量,根本無助扭轉烏克蘭劣勢。基輔當局本來希望從西方國家獲得300多輛坦克,結果可能只有四分之一,至於提供戰機和遠程導彈的要求,更是想也別想。
還是法國總統馬克龍比較現實,聲稱法國從來沒有且將來也不會主張擊垮俄羅斯。他反對延長對抗,認為可能出現無止境的衝突,歐洲人將成為主要輸家。實際上,俄羅斯作為世界上擁有最多核彈頭的國家,是不可能被徹底擊垮的。美國策動俄烏戰爭,其中一個目的無非想削弱歐洲,以利於進一步控制,戰爭拖得愈久,對歐洲傷害愈大,這個道理人人皆懂,偏偏有些歐洲領導人出於個人政治私利,甘願被美國利用。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