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大病初愈須進補 派糖紓困要趁早

眾所周知,一個人大病初愈,身體必然虛弱,如果唔及時調理,食番啲補品,好容易再被其他病菌入侵!3年疫劫剛剛結束,本港就好似經歷完一場大病咁,現時雖有復甦勢頭,但經濟仍然疲弱,市民生活依然窘迫,想要盡快恢復到疫前水平,自然都需要「進補」一番!呢嗱!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在即,假如措施能因時制宜,及時「派糖」,正好作為「補品」畀市民恢復元氣!反之,假如港府度縮,咁市民未來幾年嘅日子,就肯定好難捱啦!
連日嚟,各界爭相就預算案發表意見,盛況猶如「百家爭鳴」,背後原因好簡單,畢竟係疫後首份預算案,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更重要嘅係,歷來嘅預算案乏善可陳,坊間自然擔心港府再次錯失推動復甦、紓解民困嘅良機!雖則話距離預算案公布不足一星期,估計預算案都準備得七七八八,但直到尋日,依然有前官員、學者、專家接連發聲,甚至有基層團體到政總外請願,希望盡最後一分力,為港人爭取最大利益!
其中,有前官員喺大氣電波講到,就算為咗增加庫房收入,都唔建議加稅,但建議減少「派錢」,皆因疫後經濟重建已經開始,減少「派錢」可以平衡開支。前官員嘅意見不無道理,畢竟港府財赤嚴重,財政儲備萎縮,為咗減輕財政負擔,「派少啲」好似幾合理。之不過,「收支赤字」、「儲備萎縮」嘅又點止港府,基本上每位港人都面對同樣情況!分別在於,政府再窮,都仲夠錢拎嚟發展「明日大嶼」;至於市民,唔好話「明日大魚」,今晚食乜都未搞掂,邊個危急啲呢?
無可否認,財政儲備一旦不足,有機會釀成災難性後果,政府謹慎理財係正確嘅!之不過謹慎理財有好多種方法,港府首先要做嘅,應該係避免浪費公帑,例如防止工程超支等,其次先係考慮削減開支。退一步嚟講,就算要削減開支,港府應該先從其他方面入手,例如減少啲不必要嘅工程,削減啲作用唔大嘅職位等,關於民生福利嘅開支,理應排到最後,咁先可以體現「以民為本」嘅精神!
港府唔係商業機構,相比起利益最大化,為民分憂顯然更重要!值得一提嘅係,港府多個部門近期先後申請增聘首長級編外職位,又有多個工程正申請撥款,市民統統看在眼內;雖則話呢啲都係為市民興建、為市民服務,但事分緩急輕重,若然最終通過撥款,「派糖」力度卻不如從前,必然招來民怨。尤其有官員近期接連暗示,港府未必會派發消費券後,坊間已有反彈,甚至喺港府公布今次預算案封面係橙色之後,有人開始嘲諷為「慘」色,足見民怨已開始醞釀。派與不派,同埋派幾多,功夫茶奉勸官員要深思熟慮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