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通關未復常 民生小事莫攔路

民生無小事,施政總關情。經歷3年「封關」,全面恢復通關,民眾往來「通起來」,經濟活動「動起來」,給港人帶來希望和機遇,這既是人心所向,也是香港疫後涅槃重生的大好事。不過,通關不等於復常,發展更需要時間,當務之急是盡快總結經驗、優化措施,莫讓在通關復常路上,民生「小事」變成大障礙。
總結經驗 吸取教訓
對於疫後復常,國家的政策重點是「災後重建」,而各省市亦將施政重點從抗疫轉回經濟建設。至於香港,恢復與內地全面通關,兩地人員往來再無任何限制,可為跨境家庭帶來團聚的溫暖,亦將重新煥發旅遊、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的生機,但通關只是香港邁向繁榮的第一步,往後的復常之路仍存在不少變數和挑戰。
長達1,069日的封關停擺,反覆跌宕的防疫抗疫,令原有的經濟模式和社會生態起了顯著變化,致令全面通關亦無助於適應當前的新常態,回復疫前的盛景,更難言要複製昔日「沙士」後的「V型反彈」。畢竟,3,000人規模的訪港團也被迫僅作「一日遊」的事件,完全匪夷所思,說明了香港在復常復甦的路途上,確實仍有大量的「民生小事」有待跟進完善。當局是準備不足還是跟進乏力?如何應對疫後新狀況?如何積極作為以掃走攔路石?
通關重啟,考驗同步降臨,特別是原先的內地旅客回流湧港、旅遊產業鏈快速復甦的願望落空,當務之急是找出和解決當中的幾個關鍵問題。首先是旅遊業界在「冰封」3年之後,不少業者經已「離場」,而不少現存者也無力自行「解凍」,接待資源和能力成為首要難題。政府應與業界協商,了解市場實況和業界困難,除了派錢、派機票之外,應按結果為本原則,設定指標方針,提供資助和支援,以便加快恢復業界的接待能力和質素,提升對旅客的吸引力。須強調,相關問題早已存在,社會亦有關注,只是直到恢復通關、問題顯現時,當局和業界似才「驚覺」。在這方面,有關當局必須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其次,香園圍/蓮塘口岸的泊車位事件,是另一項需要關注的「小事」,有關安排雖然在制度上和程序上都沒有犯錯,但在情在理,都難令公眾滿意。當然,最重要的還在於當局事前在設計和規劃上,錯估了有關口岸的使用量,特別是相關使用的交通需求及其安排。如此安排既無必要,又不便民,更易惹爭議,亡羊補牢是不足夠的,還應加強督導,避免爭議重現。
再其次就是水貨客死灰復燃並引發人流擠塞、垃圾堆積等公共衞生問題,情況雖早預見,當局亦作出多重部署,情況仍基本受控,但這始終是一個「城市毒瘤」,必須徹底摘除。因此,當局不能再只進行被動執法,應與內地合作,從源頭堵斷和打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