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不平則鳴:物質刺激獎留港建港者

後天是本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公布,人人都關心特首去年上任後的《施政報告》建議如何在財政預算案中體現。因為無論《施政報告》說得多麼動聽也好,最終要看大掌櫃把公家錢使在何方?如何使法?分量多寡?
毫無疑問,在愛國者治港新選制下產生的新一屆立法會,已基本上去除了反中亂港議員動輒「拉布」破壞,或否決預算案的憲制危機再出現了,反而在沒有敵對的對立破壞情況下,就更考驗本屆政府的理財哲學如何能夠爭取到人心了。在某個角度來說,可能考驗的難度更大了。
財政司司長近期就社會各階層對政府再派發消費券的要求,多次表示「要睇餸食飯」。他就公眾期望透過公開發聲進行管理可以理解,可是每年一度的預算案的社會功能,就是透過公共資源的財富再分配,調節社會矛盾和社會關係,引領經濟和社會發展按《施政報告》前設的路向和目標發展,縮減貧富差距,讓市民感覺有幸福感和成就感,尤其是經過3年疫情打擊後,如何幫助百姓走出困境,加速經濟恢復,讓人們看到香港發展前景和個人及家庭只要透過自身努力勤奮,便可達致改善生活的目標,市民的信心能否增加是十分重要的,那末就不是一句「要睇餸食飯」便可敷衍過去。預算案應對留港建港者努力走出逆境起提振作用,相對10多萬拋棄香港申請BNO移民他方的棄船者,本屆政府是否應對那些願意在獅子山下同甘共苦建設香港的港人,多一些物質刺激的獎勵呢?
至於「應慳則慳」的格言,由政府自身以身作則做起吧!每年仍浪費10多億元養假難民的大水喉不關,可以服眾嗎?每年浪費龐大的甲級寫字樓租金和行政團隊開支維持新增前特首辦,能以德服眾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